[发明专利]动铁发声单元以及动铁双单元发声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62642.5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0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声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2 | 分类号: | H04R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捷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6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陵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单元 以及 动铁双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铁发声单元以及动铁双单元发声模组。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线圈、第一磁铁块、第二磁铁块,簧片和振膜,簧片包括外框部以及设置在外框部内的振动部,外框部与壳体相连,振动部的一端与外框部的一端相连,线圈外套在簧片的振动部的后端,簧片的振动部的前端的一侧壁与振膜相连,簧片的振动部的前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磁铁块,振动部位于第一磁铁块和振膜之间,振膜位于第二磁铁块和振动部之间,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分别与壳体相连。本申请的结构中,簧片本身为扁平形状,簧片的振动部直接与振膜相连,也就是振膜与簧片紧贴设置,这就节省了大量空间。使得本申请的动铁发声单元的整体厚度可以做到很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铁发声模组领域,特别是涉及动铁发声单元以及动铁双单元发声模组。
背景技术
对于动铁发声单元,其发展趋势是要求动铁发声单元的整体厚度越来越小,以便于在助听器和耳机的结构设计中,留有更多的空间给其他的功能性部件组装使用。同时,更小的动铁发声单元在应用时,能够更加深入到耳道内部,带来更好的听觉和助听效果。
传统的动铁发声单元的内部结构设置较为复杂,振动的传递过程使用的零部件较多,使得动铁发声单元整体的厚度较厚,一般目前做到的最小的厚度为1.5mm左右。因此,有必要研发出厚度更小的动铁发声单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动铁发声单元厚度比较大问题,提供一种动铁发声单元。该动铁发声单元的厚度可以做到1mm以下。
一种动铁发声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线圈、第一磁铁块、第二磁铁块,簧片和振膜,所述簧片包括外框部以及设置在外框部内的振动部,所述外框部与壳体相连,所述振动部的一端与外框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振动部的另一端与外框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线圈外套在簧片的振动部的后端,所述簧片的振动部的前端的一侧壁与振膜相连,所述簧片的振动部的前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磁铁块,所述振动部位于第一磁铁块和振膜之间,所述振膜位于第二磁铁块和振动部之间,所述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分别与壳体相连。
本申请的结构中,簧片本身为扁平形状,簧片的振动部直接与振膜相连,也就是振膜与簧片紧贴设置,这就节省了大量空间。使得本申请的动铁发声单元的整体厚度可以做到很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铁镍合金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簧片的外框部的一个侧面与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簧片的外框部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二壳体相连,所述振膜位于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体的一个侧壁,所述出音口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体的另一个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中央凸出部、环绕中央凸出部的薄膜鼓起部以及位于薄膜鼓起部外侧的环形支撑部,薄膜鼓起部朝背离簧片的振动部的方向鼓起,所述环形支撑部通过环形框架与壳体相连,所述中央凸出部与簧片的振动部对应设置,所述环形支撑部与环形框架共同形成一个凹槽,所述第二磁铁块位于该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磁铁安装辅助观察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壳体内的FPC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FPC柔性电路板还连接有两条引出线,所述引出线由壳体上开设的通孔穿出,所述引出线的直径大于导线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声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声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2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基呋喃聚酯膨体连续长丝及应用
- 下一篇:烤箱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