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60181.8 | 申请日: | 202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6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流火;黄滔;孙强;熊志武;赵俊生;刘兴;周佳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40 | 分类号: | G06V10/40;G06V20/17;G06V20/64;G06V10/762;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 | 陶辰立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激光 数据 特征 提取 方法 | ||
1.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通过无人机机载雷达捕获输电线路三维点云数据;
步骤S2:对输电线路三维点云数据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异常点去除;
步骤S3:将预处理后的输电线路三维点云进行聚类,得到聚类后的点云数据;
步骤S4:根据所述步骤S3的聚类后的点云数据,利用修复拟合模型对所述聚类后数据进行修复,得到点云数据修复值:
步骤S5:将所述修复后的点云数据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输电线路的特征提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将提取的输电线路点云数据的特征发送到电力巡检监控终端中进行三维模型化显示,实现输电线路的监控和智能巡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机载雷达通过在均匀分布的角度上测量从所述雷达中心到输电线路的径向距离来表述所述电线的三维点云数据,并且通过坐标变换,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转换为二维网格阵列图像,形成输电线路的全景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点通过比较所述输电线路点云数据中的任意点a和其相邻点的密度来判断该点是否为异常点,如果判断结果低于阈值A,则判断该点为异常点,对该点进行剔除,所述判断公式为:
式中,Sk(a)表示输电线路点云数据中任意点a的第k距离邻域,Nk(a)、Nk(b)分别表示点a的可达密度以及点b的可达密度,b为任意点a的第k距离邻域内的另一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拟合模型R为:
其中,n表示输电线路点云数据的编号,d(s,pi)代表为平面修复值,z(s,pi)代表空间修复值,x(s,pi)代表距离修复值,s表示点云数据拟合后的曲面参数,pi表示点云数据中的三维点坐标(xi,yi,z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修复值公式为:
d(s,pi)=αpi+γ
式中,α表示点云拟合平面的法向量,γ表示拟合后空间坐标系原点到拟合平面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修复值公式为:
z(s,pi)=‖c-pi‖-r
式中,c表示点云拟合空间的中心,r表示拟合后的空间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修复值公式为:
式中,q0表示点云拟合空间内除pi外的其他点(xj,yj,zj),c表示点云数据拟合后的空间法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前,先对输电线路点云数据中的数据点归入对应的体素格中,对体素格内的点进行随机采样,设定阈值β,当体素格内的点数量大于阈值β时,采用随机采样,只保留其中的β个点,否则将全部保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学习模型为卷积神经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01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氯盐去除刚线废料中铁杂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爆爆珠、饮料及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