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测量仪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3713.5 | 申请日: | 2023-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5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宏;岳鑫;冯立雷;王秀志;付君;崔琪;李波;曹胜源;刘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G01D11/16;G01D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唐丽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检测 测量 仪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测量仪器,其结构包括测量设备、安置台、激光灯、支脚、固定组件,测量设备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安置台上,且与激光灯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安置台下连接有支脚;在托架和夹板之间设有助力体,利用助力体的抵触结构和承接装置,能在测量设备升降校正中,托架将会托举着测量设备至夹板上,会通过隔垫交叉着垂直按压在助力体中,使其内部的承接装置借助软垫摆动在抵触结构和圆环上,会带动抵触结构逐步牵扯摆翼顺时针调整夹板同向收合,并叠压靠近托架,与托架组合且垂直交叉在测量设备下,对测量设备进行双重的固定,提高该装置对目标物体定位测量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检测技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测量是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场地的土地平整及土方计算;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建筑物、构筑物的细部定位测量和标高测量;高层建筑物的轴线投测;构、配件的安装定位测量;施工期间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测量等,由于测量设备对目标物体定位测量,需要在安置台上进行高度校正,使得测量设备容易在下降校正过程中时,发生轻微晃动,造成相应测量角度偏差,影响测量设备对目标物体定位测量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测量仪器,其结构包括测量设备、安置台、激光灯、支脚、固定组件,所述测量设备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安置台上,且与激光灯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所述安置台下连接有支脚;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托架、隔条、夹板、助力体、活动槽,所述托架通过隔条活动卡合在活动槽和测量设备下,且和夹板之间设有助力体,所述活动槽连接于安置台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体包括圆环、抵触结构、软垫、摆翼、承接装置,所述圆环连接在夹板上,且通过软垫安装有承接装置,所述承接装置间隙配合于抵触结构上,所述抵触结构设于摆翼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翼滑动配合于夹板上,且与托架过渡配合,能在顺时针方向上,对托架和夹板的交叉紧密度进行调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结构包括挡板、折板、内置件、防护条,所述挡板连接在折板之间,所述折板通过防护条活动卡合于圆环和摆翼内,且之间安装有内置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间隙配合在承接装置和托架上,可以作为改变承接装置活动空间的重要条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件包括衔接板、按压块、扶把、对夹、导引条,所述衔接板连接在折板和扶把之间,所述扶把通过导引条活动卡合有按压块和对夹,所述对夹间隙配合在折板中,所述按压块与承接装置过渡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装置包括套环、限位件、连接杆、转盘,所述套环通过转盘连接在限位件和测量设备上,所述转盘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过渡配合在软垫和折板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胶带、对接轴、磨合台、弯弓、弧托,所述胶带连接在弯弓内,且过渡配合于转盘上,所述弯弓与磨合台连接,且与弧托间隙配合于对接轴上,所述磨合台通过对接轴安装在软垫和转盘之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托架和夹板之间设有助力体,利用助力体的抵触结构和承接装置,能在测量设备升降校正中,托架将会托举着测量设备至夹板上,会通过隔垫交叉着垂直按压在助力体中,使其内部的承接装置借助软垫摆动在抵触结构和圆环上,会带动抵触结构逐步牵扯摆翼顺时针调整夹板同向收合,并叠压靠近托架,与托架组合且垂直交叉在测量设备下,对测量设备进行双重的固定,提高该装置对目标物体定位测量的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3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