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6326.9 | 申请日: | 202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现力;王建国;李佩珍;李现雄;刘峥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知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32 | 代理人: | 毕江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雾化器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器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包括有上料机构和海绵塞等;上料机构上放置有海绵塞。本文描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烟雾检测机构将吹出的烟气贮存并让烟气以低流量通过烟雾传感器,同时烟气内混有的大量油液被聚积在海绵塞中,烟雾检测机构在气流的带动下对海绵塞不断进行往复的揉压,提高海绵塞对油液的连续吸收效率,最后将海绵塞向四周撕扯开,让海绵塞上的油液更多的被压印转移到检测卷纸上,提高漏油测试工作的检测效率。解决了人工进行出烟检测效率低下,长期流通高浓度的烟雾易影响烟雾传感器后期的使用灵敏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器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在生产出后,需要进行出烟检测,而现有的出烟检测均由人工进行,导致检测效率低下。
在出烟检测过程中,向电子雾化器内充入气体,气体将电子雾化器内生成的烟气吹出到烟雾传感器中,其中吹出的烟气中常混有部分油液,电子雾化器的密封性越差,吹出的烟气中混有油液越多,为高效检测电子雾化器的密封性,需要一次向电子雾化器内充入大量的气体,让从密封性差的电子雾化器中吹出的烟气内油液含量增多,有效提高对油液检测的精确性,但吹出的烟气浓度较大,烟雾传感器内长期流通高浓度的烟雾,易导致烟雾传感器的感应部件积留大量烟雾,影响烟雾传感器后期的使用灵敏度,最终影响电子雾化器的出烟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工进行出烟检测效率低下,为提高电子雾化器的密封性检测效果,烟雾传感器内需要长期流通高浓度的烟雾,易影响烟雾传感器后期的使用灵敏度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
一种电子雾化器出烟检测设备,包括有电动转盘机构、上料机构、海绵塞、漏油检测机构、检测卷纸、充气机构和烟雾检测机构;环绕电动转盘机构外边沿固接有若干个安装模块;每个安装模块的下侧各固接有一个卡环;每个安装模块的上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倒立式插设电子雾化器本体的插块;每个安装模块与相应的插块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电动转盘机构的左侧连接有依次完成海绵塞上料工作的上料机构;电动转盘机构的右侧连接有通过检测卷纸测试漏油现象的漏油检测机构;电动转盘机构的后侧连接有充气机构,在充气机构输出的高流速气流下,泄露的油液大量聚积在海绵塞中;充气机构的下侧连接有贮存气体并缓慢释出的烟雾检测机构。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每个卡环的下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弹片。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每个海绵塞的底部各开设有一个十字形状预开槽结构。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一气缸、第一推杆和传送带机构;
电动转盘机构的左侧固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上侧固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一推杆;第一支架的后侧安装有依次向左输送海绵塞的传送带机构;传送带机构的右侧开设有卸料口,第一推杆与卸料口上下相对齐。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漏油检测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架、第二气缸、第二推杆、回收框、视觉识别探头和吸油组件;
电动转盘机构的右侧固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上侧固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固接有第二推杆;第二支架的左侧放置有回收框;回收框的内右侧安装有视觉识别探头;回收框的内左侧连接有吸油组件。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吸油组件包括有固定架、卷绕轴和电动收卷轴;
回收框的内左侧固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卷绕轴;固定架的右侧安装有电动收卷轴;检测卷纸套设在卷绕轴的外表面,检测卷纸的右端覆盖在固定架的上表面并收卷在电动收卷轴中。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推杆的下端设置有凸块结构。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充气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电动滑块、硅胶管、充气筒、第二弹簧和封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6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