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压气力输送式逐级破碎型生物质料粉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0049.0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范庆伟;刘洋;张锋;时勇强;敬小磊;徐党旗;晋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8;B02C18/22;B02C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迪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气力 输送 逐级 破碎 生物 质料 粉碎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大容量正压气力输送式逐级破碎型生物质料粉碎系统,提高了生物质燃料在破碎设备内的流动性,强化生物质粉料与切削设备的碰撞频次,提高切削效率,同时,振动不同处理层次的生物质粉料匹配相适应的切削特性,从而大幅提升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效率,满足燃煤火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的需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中的生物质料粉碎系统输送能力不足,生物质粉料处理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质发电及生物质耦合燃煤锅炉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正压气力输送式逐级破碎型生物质料粉碎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发电及生物质耦合燃煤锅炉发电逐渐成为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向,未来,大量利用生物质发电将是碳减排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由于生物质燃料自身水分含量高、纤维含量大,导致了生物质燃料的制备相比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原煤)要困难,按已有的工程经验,磨煤机系统处理生物质燃料的出力特性仅为处理原煤的50%还不到,因此,如何高效制备生物质燃料是未来大规模利用生物质燃料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相关技术中普遍采用的生物质燃料制备设备为小型锤磨机,依靠锤磨机自身的高速转动,带动叶轮切削生物质燃料,达到破碎的目的。但是,目前的锤磨机设备单台容量非常小,远远无法满足燃煤电厂大规模耦合生物质的需求;且锤磨机设备都是露天情况下工作,生物质燃料的运动依靠重力、转轴的绞力等,无法实现高效的输送。此外锤磨机叶轮尺寸偏小,单体设备布置的叶轮尺寸一致,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叶轮的作用;同时,针对不同规格的生物质粉料,匹配特性也不强,匹配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对于尺寸较大的生物质料需要大力切削,而对于较小尺寸的生物质料则需要密集程度较高的切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生物质料粉碎系统存在的输送能力不足,生物质粉料处理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正压气力输送式逐级破碎型生物质料粉碎系统,旨在提高生物质燃料在破碎设备内的流动性,强化生物质粉料与切削设备的碰撞频次,提高切削效率,同时,振动不同处理层次的生物质粉料匹配相适应的切削特性,从而大幅提升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效率,满足燃煤火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的需求。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正压气力输送式逐级破碎型生物质料粉碎系统,包括:
生物质料气力输送组件,其包括正压输送组件和给料器;所述正压输送组件包括正压风机,其产生正压输送气流;所述正压输送气流沿输送管路流动,且其流经所述给料器时作为负压气流抽吸所述给料器中的生物质料至所述输送管路中运输至下游;
生物质破碎机组件,其输入端与所述输送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并包括设置有多级破碎叶轮的破碎机;其中多级所述破碎叶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破碎轮、至少一个第二破碎轮和至少一个第三破碎轮;其中所述第一破碎轮、第二破碎轮和所述第三破碎轮中均设置多个轮刀,其中所述第一破碎轮、第二破碎轮和所述第三破碎轮中所述轮刀的数量依次增大;和
生物质粉料分选系统,其包括惯性分离器;所述惯性分离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生物质破碎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惯性分离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给料器;所述第二输出端将筛分后的生物质料输出至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料气力输送组件还包括固体杂块排除组件,其包括杂块仓和排出闸板;其中所述杂块仓的输入端与所述输送管路连通,并位于所述给料器和所述生物质破碎机组件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排出闸板位于所述杂块仓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破碎机组件包括沿生物质料输送方向延伸的转子轴,其中所述第一破碎轮、所述第二破碎轮和所述第三破碎轮均固定在所述转子轴上;生物质料首先通过所述第一破碎轮,并最终通过所述第三破碎轮后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生物质料输送方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破碎轮、至少一个第二破碎轮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破碎轮在所述转子轴上依次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0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型建筑外墙保温板
- 下一篇:一种电梯故障诊断分级处理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