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颅内压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8763.6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4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斌;赵清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娜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学园科技大道西1***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颅内压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和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系统包括支撑单元、液体循环单元、控制单元和监测单元;支撑单元一端容纳医疗器械;液体循环单元设在支撑单元的另一端,循环单元与医疗器械导通,向医疗器械对应的工作区域提供预设的液体,将工作区域内的废液吸出;监测单元设在液体循环单元的废液输出端,用于获取废液输出端的废液压力数据;控制单元将废液压力数据输入至预设的颅内压监测模型,得到颅内压监测模型输出的颅内压以完成监测。本发明在液体循环单元的废液输出端设置检测单元,获取废液压力数据并根据废液压力数据计算得到颅内压,不会占用医疗器械的工作空间,不会增加颅骨钻孔的直径,可以得到准确的颅内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颅内压是脑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监测目标,也是术后病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需要从颅骨钻孔,使手术器械顺利进入病灶,再针对性地进行手术治疗,比如,手术器械经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对病变区域行定点摘除术。而颅骨钻孔的直径大小关系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长短,同时也影响手术的操作难易程度。
现有的颅内压监测系统,主要由一个采集装置伸进脑室深处,再由引流管将脑脊液引出到储存单元中进行测量。此方法虽然是直接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是采集装置直径大、占用了手术器械的工作空间,还会增加颅骨钻孔的直径,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当手术器械在病变区域工作时,采集装置就难以直接接触到病变区域的脑脊液,因此难以得到准确的颅内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集装置直径大、占用了手术器械的工作空间,还会增加颅骨钻孔的直径,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当手术器械在病变区域工作时,采集装置就难以直接接触到病变区域的脑脊液,因此难以得到准确的颅内压力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支撑单元、液体循环单元、控制单元和监测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一端用于容纳医疗器械;
所述液体循环单元,设在所述支撑单元的另一端,所述循环单元与所述医疗器械导通,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向所述医疗器械对应的工作区域提供预设的液体,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废液吸出;
所述监测单元,设在所述液体循环单元的废液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废液输出端的废液压力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废液压力数据输入至预设的颅内压监测模型,得到所述颅内压监测模型输出的颅内压以完成监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所述颅内压监测模型基于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压力监测模块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确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所述支撑单元设有至少一容纳通道和至少一出液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用于容纳所述医疗器械,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液体循环单元导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所述医疗器械包括:
弯曲部,内部设有多个调整件,多个所述调整件配合调整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
弯曲杆,一端与所述弯曲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体循环单元连接,所述弯曲杆设在所述容纳通道中;
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弯曲杆设有进液通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所述液体循环单元包括:
进液件,与所述进液通道导通;
出液件,与所述出液通道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8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