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计量充冷的成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6625.4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2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李伟声;麦雪安;谢松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派驰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程宇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计量 成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冷成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分布式蓄冷用冷成套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布式计量充冷的成套装置,通过事先计算的方式对装置进行充冷,在使用时在根据实际情况释放冷能,达到精准保持低温的同时,还能具有节约能源和制造成本,具有一定的抗意外能力和更高的适用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成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分布式蓄冷用冷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食品保鲜方法,面对零售客户,如网购的生鲜食品,通常是将生鲜食品装载在一定的容器内,再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冷能(包括冰袋、冰块和冰水等),再通过物流公司进行冷链运输,包括航空运输和陆路运输。航空运输时间短,不需要考虑堵车、运输外界天气等一类的因素;但是陆路运输则需要考虑堵车、天气炎热等意外和环境等因素。面对大宗的生鲜食品运输,需要完整的冷链物流运输,其中航空运输采用航空冷藏集装箱,其通常采用充冷的方式进行冷藏生鲜食品;陆路冷链物流运输工具包括带制冷设备的冷藏车和蓄冷型冷藏车。同样的,陆路运输也需要考虑到堵车、天气炎热等意外和环境等因素。其中带制冷设备的冷藏车自然不必多说。但是面对发往零售客户的生鲜食品装载容器、以及航空冷藏集装箱以及蓄冷型冷藏车,从生鲜食品装箱充冷密封开始,到购买客户的手上或餐桌上结束,其中间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堵车,炎热天气),需要考虑其在充冷时的冷量是否足够,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
而当前的生鲜食品装载容器、以及航空冷藏集装箱以及蓄冷型冷藏车,在进行充冷时,未对充入其中的冷量的量进行计算,若是充入的冷量过多则还好,在运输过程中的生鲜食品的环境温度不会高于需要的温度,但是会造成冷量浪费;若是充入的冷量过少,则不能保证容器里面的生鲜食品始终维持在所需要的低温温度以下,生鲜食品不能最大程度的保鲜,甚至可能变质。总之,当前的生鲜食品装载容器、以及航空冷藏集装箱以及蓄冷型冷藏车,在进行充冷时,未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充入其中的冷量的量进行计算,这可能会面对冷量浪费、或者生鲜食品变质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计量充冷的成套装置,在进行冷链运输生鲜食品时,具有根据预测数据来对成套装置进行充冷,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来释放冷能,具有节约冷量的特点,同时能够面对堵车,天气炎热等状况,能够更好的保护生鲜食品的品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布式计量充冷的成套装置,包括储存箱、与储存箱连接的充冷装置、控制器、信号接收器和末端传感器;所述充冷装置包括常规蓄冷器、备用蓄冷器和蒸发器;所述常规蓄冷器和备用蓄冷器均通过管道和电磁阀与蒸发器连接;所述常规蓄冷器、备用蓄冷器、蒸发器、电磁阀、信号接收器和末端传感器之间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所述常规蓄冷器进行充冷时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计量式的充冷:
S1、收集相关的预测数据,
S2、对S1步骤收取的预测数据进行特征工程,除去异常数据,只保留正常值范围内的数据,
S3、对S2步骤进行特征工程后的预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对不同的预测数据附上权重,
S4、使用S3步骤进行加权处理后的预测数据来进行充冷量计算;
所述常规蓄冷器和备用蓄冷器使用时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计量式的冷能释放:
A1、控制器收集获取相关的实际数据,
A2、对A1步骤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加权处理,
A3、使用A2步骤进行加权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冷能释放计算,
A4、控制器根据A3步骤的计算结果控制常规蓄冷器和备用蓄冷器释放冷能。
进一步的,蒸发器设置在储存箱内,用于对储存箱内进行降温。值得说明的是,储存箱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整个装置可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派驰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派驰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6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