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扩展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334976.1 | 申请日: | 2023-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2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华;刘井山;梅进;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梯度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9/455;G06F16/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融智邦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5 | 代理人: | 董惠文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场景 系统 空间 扩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扩展方法及装置,通过为物体容器封装的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创建一个拟交互空间范围,通过创建的唯一标识来确认是位于一个交互空间内的物体容器,从而扩大了原围合内部空间大小的限制,当这些热点的所围合的内部空间中聚集的物体容器越来越多时,只需为拥有该热点的所围合的内部空间的物体容器创建拟交互空间范围,即可提高这些热点的所围合的内部空间的容量,提高空间范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扩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三维场景系统的不断发展,包括:虚拟现实系统、仿真系统、元宇宙系统等,使用物体容器保存物体模型的方式会逐渐增加。
在实际使用中,三维场景系统中物体容器封装的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会占用三维场景系统的一定空间,围合的内部空间可容纳其他物体容器模型,由于围合的内部空间受到该物体模型所占用三维场景系统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超过该物体容器模型所占用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范围内容纳其他物体容器,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高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提出了一种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扩展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扩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三维场景系统中,为需要在物体容器封装的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可容纳其他物体容器的这种物体容器创建拟交互空间范围,将创建有拟交互空间范围的物体容器称为场所物体容器,所述拟交互空间范围为在三维场景系统中处于一个空间内的多个物体容器提供相互交互的空间范围;
步骤2:其他物体容器通过所述三维场景系统感知位于拟交互空间范围内的各物体容器并进行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拟交互空间范围不受物体容器封装的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大小的限制,拟交互空间范围的大小根据需要进行定义。
进一步地,步骤1中创建拟交互空间范围的方法是:
步骤1.1:场所物体容器向所述三维场景系统申请拟交互空间范围;
步骤1.2:所述三维场景系统根据申请的拟交互空间范围的大小赋予提出申请的物体容器,并为该拟交互空间范围创建唯一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场景系统将申请有拟交互空间范围的场所物体容器、申请到的拟交互空间范围以及拟交互空间范围唯一标识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步骤2中其他物体容器通过所述三维场景系统感知位于拟交互空间范围内的各物体容器的方法是:
步骤2.1:所述三维场景系统持续检查物体容器的位置坐标,判断物体容器的位置坐标是否是通过场所物体容器封装的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入口进入围合的空间范围内,若是,则三维场景系统将该场所物体容器对应的拟交互空间范围唯一标识反馈给所述物体容器;
步骤2.2:三维场景系统获取拟交互空间范围内持有相同唯一标识的各物体容器的输入输出接口反馈给拟交互的物体容器,拟交互的物体容器根据得到的拟交互空间范围内拥有相同唯一标识的物体容器的输入输出接口与拟交互空间范围内的其他物体容器进行交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维场景系统的空间扩展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拟交互空间创建模块:用于在三维场景系统中,为需要在物体容器封装的物体模型所围合的内部空间可容纳其他物体容器的这种物体容器创建拟交互空间范围,将创建有拟交互空间范围的物体容器称为场所物体容器,所述拟交互空间范围为在在三维场景系统中处于一个空间内的多个物体容器提供相互交互的空间范围;
交互模块:用于其他物体容器通过所述三维场景系统感知位于拟交互空间范围内的各物体容器并进行交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梯度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梯度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4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