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4920.6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1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麦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之力(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3/00 | 分类号: | A61G3/00;B60H3/00;B60H3/06;B01D46/00;A61L2/24;A61L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国家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隔离 智能 救护车 | ||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包括:隔离舱柜,其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包括用于将各待急救患者分别隔离的若干隔离舱;负压形成装置,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用于为车体内部制造负压环境;中控单元,其包括:信息采集系统,其与若干生命体征检测仪相连接,用于对待急救患者类型进行划分;应急系统,其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相连接,用于根据待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获取规定车速阈值;控制系统,其与分别与所述负压形成装置、所述隔离舱柜及所述空气滤毒装置相连接,用于获取负压形成装置对车体内形成的负压。本发明设置隔离舱柜,能够同时运送多个待急救患者,节省医疗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护车中,一般是设置有各种医疗设备,在病人通过救护车运送往医院的过程中,通过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进行先期的救治。但是现有的救护车存在如下不足:在传统中,是由救治人员将病人送抵医院后,由医院内的医生进行确诊和正式的救治。但是这期间会延误时间,不利于及时救治。其次,单辆救护车的单次运载量只有一名患者。
中国专利CN108814821A公开了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上设置有若干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救护车上还分别设置有视频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本地控制中心,所述本地控制中心分别连接视频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医疗设备。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救护车能够实现将各种诊断数据进行及时智能处理,并及时发送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实现对病情的及时诊断。但是,仍然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患者所处环境以及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不能适应患者当前身体变化情况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能够解决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患者所处环境以及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不能适应患者当前身体变化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包括:
车体;
隔离舱柜,其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包括用于将各待急救患者分别隔离的若干隔离舱;
负压形成装置,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用于为车体内部制造负压环境;
空气滤毒装置,其分别与所述隔离舱柜及所述车体相连接,用于将车体内及各隔离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空气排至室外;
中控单元,其包括:
应急系统,其用于根据待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获取规定车速阈值,根据所述智能救护车当前平均车速与规定车速阈值的对比结果以及当前剩余路程判定是否对急救中心发送备用资源调用信号;
信息采集系统,其与设置于车体内的若干生命体征监测仪相连接,用于获取待急救患者当前生命体征,并根据待急救患者当前生命体征对待急救患者类型进行划分;
控制系统,其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相连接,用于根据采集的待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取设置于所述车体内部的消毒装置的单位时间消毒液喷洒量,所述控制系统还分别与所述负压形成装置、所述隔离舱柜及所述空气滤毒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消毒装置单位时间消毒液喷洒量获取负压形成装置对车体内形成的负压,并根据负压形成装置对车体内形成的负压获取各所述隔离舱内的负压,根据车体内负压与各隔离舱内负压的差值以及当前剩余路程获取空气滤毒装置的过滤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舱柜包括与所述车体内底部相连接的第一隔离舱,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舱内部上方的第二隔离舱,第一隔离舱与所述第二隔离舱之间设置有非透明隔板,各隔离舱侧方由若干透明挡板组成封闭空间,各所述透明挡板分别连接有若干负压风机以及若干压差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之力(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和之力(海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4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