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鳍式场效应管寄生电容波动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2561.0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4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兰兰;刘怡呈;屠彦;何延杰;李怡宁;覃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30/398 | 分类号: | G06F30/39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场效应 寄生 电容 波动 模型 方法 | ||
1.一种获取鳍式场效应管寄生电容波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根据鳍式场效应管(FinFET)仿真电场分布和BSIM-CMG紧凑模型,得到标准的FinFET寄生电容解析模型;
步骤S02:利用TCAD仿真工具,结合统计阻抗场法得到考虑工艺波动条件下的多组FinFET电磁仿真数据,作为样本;其中,在仿真时考虑的工艺波动包括随机掺杂波动、氧化层厚度波动、界面陷阱态波动和金属功函数波动;
步骤S03:通过栅极电压漏极偏置扫描法,从样本仿真数据中提取出考虑工艺波动的寄生电容的样本统计数据,对寄生电容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样本的显著性差异、数学期望、均方差的统计参数,依此进行单样本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判断样本所服从的分布类型;
步骤S04:将寄生电容的样本统计数据和标准FinFET寄生电容解析模型结合,代入单样本K-S检验所得的概率分布类型的概率密度公式,获取考虑工艺波动下的寄生电容波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鳍式场效应管寄生电容波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鳍式场效应管寄生电容,依据FinFET电场线的分布,将FinFET整体寄生电容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平行板型寄生电容,包括栅极与源/漏极相对面之间的电容Ccg1和栅极顶面与源漏顶面间的电容Ccg2;另一部分为垂直板型寄生电容,包括栅极与鳍间的寄生电容Cfg和栅极侧面与源漏顶面之间的电容Ccg3,即整体寄生电容Cp表示为:
Cp=Cfg+Ccg1+Ccg2+Ccg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鳍式场效应管寄生电容波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1具体为:
栅极与鳍间的寄生电容Cfg为:
栅极与源/漏极相对面之间的电容Ccg1为:
栅极顶面与源漏顶面间的电容Ccg2为:
栅极侧壁与源漏顶面之间的电容Ccg3为:
其中,HFin是Fin的高度,Hg是栅极高度,Hc是源/漏极高度,Hmax是栅和鳍形成的椭圆形电场线长轴长度,R是栅极侧壁和源漏顶面形成的四分之一圆形电场线的半径;Lext是拓展区长度,Lc是源漏区长度,Lg是栅极长度,Tox是氧化层厚度,εsp是材料相对介电常数,Cfgsat、Cfglog分别是线性和饱和状态下的Cfg参考值,Cfgsat、Cfglog、Hmax、R均由仿真结果得到;k1、k2是拟合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鳍式场效应管寄生电容波动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电容的样本统计数据,在TCAD仿真结果中通过栅极电压漏极偏置扫描法将寄生电容Ci提取出来,获得不受栅极电压和漏极偏置影响的寄生电容值,提取所有样本的寄生电容,形成寄生电容样本集合CN={C0,C1,C3…Ci…Cn};其中Ci∈CN,求出样本集合CN的均值EC、标准差σC、最值、95%置信区间统计学参数,依据参数对样本集合进行单样本K-S检验,根据检验所得的显著性水平α判断是否服从所验分布;分布主要有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均匀分布、泊松分布四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未经东南大学;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25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