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1538.X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6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B1/00;A61B1/273;A61M1/00;A61M2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李燕斐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检查 入口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部连通有导管,所述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牙撑,两个所述牙撑分别位于导管的上下两侧,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连接口贯穿设置,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口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本发明通过引流管和连接架对病人口腔中的唾液分泌物进行引流,并将收集袋套接固定在引流管的底部,通过收集袋对经引流管导出的唾液分泌物进行盛接,可以防止唾液自然流淌沾湿枕头而带动的不适感,避免幽门杆菌的扩散,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
背景技术
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及X线的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超声或X线影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常见的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等设备。
在胃镜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病人因为应激反应而咬住胃镜管,通常将医用咬口器固定于病人的嘴部,随后通过咬口器中部的通道将胃镜送入体内即可,但是现有的咬口器在具体使用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在进行胃镜检查时病人通常会采取左侧卧的姿势卧在病床上,并且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还会注射麻醉药剂,在咬口器固定于嘴部之后整个嘴巴处于张开状态,则此时病人会加速分泌唾液口水等液体,侧躺的姿势会使得唾液分泌物从嘴角流出,如果不加以清理会沾湿枕头带来极大的不适感,现有的咬口器并不具备收集口水的功能;其次,大部分情况下,胃部疾病都会伴随有幽门螺旋杆菌,而幽门螺旋杆菌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不对病人分泌的唾液或口水混合物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极易造成幽门杆菌的扩散,不符合医疗垃圾的处理标准,对于后续的医疗垃圾处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部连通有导管,所述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牙撑,两个所述牙撑分别位于导管的上下两侧;
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连接口贯穿设置,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口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引流管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槽的内部焊接有软簧,所述软簧的另一端与引流管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引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通过连接槽滑动连接于挡板的表面,所述引流管与连接盒贯穿设置,所述引流管贯穿至连接盒的底部并套接有收集袋。
在上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中,所述连接盒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部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夹块,所述夹块卡接于引流管的表面,所述引流管的表面滑动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杆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有顶簧,所述引流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垫片,所述顶簧的另一端与垫片焊接,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拨块滑动连接于连接盒的表面。
在上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中,所述挡板的两端均卡接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的表面套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与固定带固定套接。
在上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检查用入口支架中,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自上而下转动连接有两个定位圈,底部所述定位圈与收卷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圈的内部啮合有定位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未经南京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15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