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客车的油泵系统或气泵系统验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9981.7 | 申请日: | 202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0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现;陈晓冰;叶伟宏;陈钦松;章莉;余永龙;叶剑双;陈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苏秋桂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客车 油泵 系统 气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客车的油泵系统或气泵系统验标方法,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上位机发送标定方案给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标定方案控制被试电机控制器开启转速模式或扭矩模式,使得被试电机以恒定的转速或扭矩运行;控制板根据标定方案控制陪试电机控制器依据标定流程定时输出不同工况下的扭矩,从而使得被试电机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进行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控制板根据不同标定工况下,被试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和陪试电机控制器的输出参数制定标定报告;控制板根据标定报告对被试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校对。本发明能够轻松且准确地实现对油泵电机系统或气泵电机系统的验标处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的油泵系统或气泵系统验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客车的油泵系统的验标方法通常采用实车验标,或者设置台架模拟车上的油路转向系统进行验标,但是这两种验标方法都存在标定的工况参数无法精准掌控的问题。比如:实车标定只能按照方向盘打死的方式进行测试,但是不同车型,不同车重,方向盘打死后产生油路的油压、流量均不一样,这导致电机扭矩也不一样,直接影响了标定结果的准确性。而采用台架模拟实车油路的验标方法,通常只能模拟单一工况,无法真实模拟实车运行时的复杂工况,局限性较大。此外,现有新能源客车的气泵系统的验标方法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油泵系统或气泵系统验标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油泵系统或气泵系统验标方法,包括验标装置,所述验标装置包括被试电机、被试电机控制器、陪试电机、陪试电机控制器、上位机和控制板;所述被试电机和陪试电机同轴连接;所述控制板通过CAN总线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上位机、被试电机控制器和陪试电机控制器;所述验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上位机发送标定方案给控制板;
S2、控制板根据标定方案控制被试电机控制器开启转速模式或扭矩模式,使得被试电机以恒定的转速或扭矩运行;
S3、控制板根据标定方案控制陪试电机控制器依据标定流程定时输出不同工况下的扭矩,从而使得被试电机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进行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节;
S4、控制板根据不同标定工况下,被试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和陪试电机控制器的输出参数制定标定报告;
S5、控制板根据标定报告对被试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校对。
进一步,在步骤S1中,所述标定方案包括运行特性标定方案;在步骤S2中,当接收到运行特性标定方案时,控制板控制被试电机控制器开启转速模式,使得被试电机以恒定的转速运行。
更进一步,在步骤S2中,在设定的运行时间内,控制板检查被试电机的运行方向和转速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S3,否则向上位机发送运行方向和/或转速异常报警。
更进一步,在步骤S3中,若控制板检查到被试电机的转速超出设定阈值,则说明标定工况存在异常,控制板立即控制陪试电机控制器执行撤销扭矩指令,直至陪试电机停止运行后,再重新执行步骤S2开始标定流程。
进一步,在步骤S1中,所述标定方案还包括启动特性标定方案;在步骤S2中,当接收到启动特性标定方案时,控制板控制被试电机控制器开启扭矩模式,使得被试电机以恒定的扭矩运行。
更进一步,在步骤S3中,在被试电机启动瞬间,控制板检查被试电机的运行方向和启动扭矩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S3,否则向上位机发送运行方向和/或扭矩异常报警。
更进一步,在步骤S3中,在设定的启动时间内,控制板检查被试电机的转速是否达到设定要求,若是则说明油泵电机启动成功,启动特性的标定流程结束,否则向上位机发送启动异常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9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自动维护系统
- 下一篇: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