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氢氟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7940.4 | 申请日: | 202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2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武;谢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顺亿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1/06 | 分类号: | C07C41/06;C07C43/12;B01J31/02;B01J3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和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倪宏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氢氟醚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氢氟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端硅改性催化剂溶于有机溶剂后加入已除氧除水的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多氟烯烃;以恒定速度连续通入含羟基有机化合物、多氟烯烃和有机溶剂,然后保持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将得到的物料精分后得到环保型氢氟醚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反应平稳快速且易控,效率高,选择性好,产物纯度超过99.75%,选择性超过97.0%以上,同时物料可循环套用,催化剂可回收套用30次以上,分离简便,溶剂与催化剂、溶剂与产物的沸点等性质差异大,更容易回收循环利用。此外,本发明的方法综合效率高,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更适合当代工业发展趋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氟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环保型氢氟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FCs(氯氟烃)是一种最早应用于制冷和清洗行业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物质,但也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之一,造成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也直接导致了进入大气层的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人体和动植物具有相当大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谋求全球共生,绿色工业,对CFCs替代品的研产付出了诸多精力。其中氢氟醚类物质因其不含有氯、溴等消耗臭氧的元素成为现代工业的理想物质,其是含有C、H、F、O等元素构成的杂原子化合物,具有无毒、不燃、稳定以及非常低的ODP值、GWP值的优点。
氢氟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合成路线,例如醚的氟气或高价金属氟化合物氟化、醚电化学氟化、醇与卤代烃的取代反应、醇与含氟烯烃的加成反应等方法。醚类氟化方法中虽然F2活性最高,但同时选择性也最差。金属氟化物氟化产率高但是成本昂贵,也限制了使用。电化学法可以合成隔离型氢氟醚,但是耗电量大且过程中一般需要大量无水氟化氢,产物含有大量的同分异构体,性质相近,几乎无法有效分离,并不适合工业应用。醇与卤代烃类的取代反应的条件较为苛刻如高温高压,并且收率低,周期长,基本已经淘汰。醇与氟烯烃的加成反应操作相对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是目前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合成制备方式。
例如,中国专利CN112142572A公开了一种合成氢氟醚的连续化工艺装置和方法,在反应釜内连续通入含催化剂的原料醇和四氟乙烯进行反应,连续出料经过蒸发器进行分离,产品和原料进入精馏系统进行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原料返回原料罐,剩下的溶剂返回套用,原料醇的转化率为80-93%。该工艺生成物中含有大量的原料醇,分离困难。
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3929562A公开了一种氟代醚的制备方法,其将醇或酚与氟代烯烃在溶剂中进行反应生成氟代醚,该氟代烯烃与醇或酚的摩尔比为0.8-1.2:1,催化剂与醇或酚的摩尔比为0.03-0.1:1,溶剂与醇或酚的质量比为0.5-4:1,醇或酚摩尔量的50-100%是在反应开始后以连续补加的方式加入的。但是该方法避免不了仍有烯醚物的产生,并且不易分离,其催化剂的损失大基本不能循环使用,另外催化剂的溶解性有限,这限制了反应的均一性,同时也是导致出现副反应的一个因素。
现有技术的合成制备方法存在效率低,选择性差,副产物如烯醚的产生,导致批次间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和产物料分离困难的问题,难以达到当代工业化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氟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周期长、产率低的效率问题,选择性更高,副产物少且更易分离,反应过程平稳且可循环套用,成本降低,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环保型氢氟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将端硅改性催化剂溶于有机溶剂后加入已除氧除水的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多氟烯烃;
(2)以恒定速度连续通入含羟基有机化合物、多氟烯烃和有机溶剂,然后保持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
(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精分后得到所述环保型氢氟醚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顺亿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顺亿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7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