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4486.7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5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肖继兵;孙占祥;李俊志;王晓东;辛宗绪;白伟;杨宁;冯良山;朱晓东;吴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C21/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曼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5 | 代理人: | 任书敏 |
地址: | 122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耕地 集水 防蚀耕层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可蚀性K值、土壤抗蚀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坡耕地的坡度、耕种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得出坡耕地的坡度为5°,耕种方式为等高垄膜沟秸种植,所述等高垄膜沟秸种植为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所述等高垄膜沟秸种植的沟宽均为60cm,垄宽均为40cm,垄高均为15cm,垄上覆膜为集水区,沟内膜侧种植两行作物,先起垄覆膜,然后播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高垄膜沟秸种植方法为在拔节初期结合中耕在沟内种植区覆盖风干玉米秸秆,覆盖量为7500kghm-2,覆盖至作物收获,秋后所覆秸秆翻压还田,翻耕深度为20—22cm,每年收获后保留原垄,修理重新覆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为玉米和谷子,谷子和玉米每年5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谷子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株距5cm,播种方式为条播,玉米种植密度为5.25×104株hm-2,株距38cm,播种方式为穴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播种的种肥为磷酸二铵(N 18,P2O5 46%),拔节初期结合中耕追施尿素(N 46%),谷子、玉米种肥量和追肥量分别为225kg hm-2、375kg hm-2和150kg hm-2、375kg hm-2,施肥方式为条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可蚀性K值、土壤抗蚀指数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中设置有至少6个实验组,实验组1-3的坡耕地的坡度为5°,实验组4-6的坡耕地的坡度为10°,实验组1,4的耕种方式为传统种植CK,所述CK为传统的等高土沟土垄种植,实验组2,5的耕种方式为等高垄膜沟秸种植T1,所述T1为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实验组3,6的耕种方式为等高垄膜沟种植T2,所述T2垄上覆膜沟内不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评价中,首先,测量不同实验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数值,然后通过方差分析>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的趋势,得出不同坡度间的差异,选择出优选的坡度,然后通过对照分析不同耕种方式之间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差异,选择出优选的耕种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土壤可蚀性K值的评价中,首先,确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机械组成,所述土壤机械组成包括测量不同实验组的砂粒、粉粒、粘粒各自占比,然后依据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所述EPIC模型计算公式为
式中:Sn=1-Sa/100;Sa为砂粒(2~0.05mm)
含量,%;Si为粉粒(0.05~0.002mm)含量,%;Ci为黏粒(<0.002mm)含量,%;C为有机碳含量,%。;
K值越大,耕层土壤越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得出不同坡度间K值差异,选择出优选的坡度,然后通过对照分析不同耕种方式之间的K值差异,选择出优选的耕种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坡耕地集水防蚀耕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土壤抗蚀指数的评价中,首先,计算不同实验组的土壤抗蚀指数,土壤抗蚀指数越大,耕层土壤抗蚀性越强,然后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坡度间的土壤抗蚀指数,得出不同坡度间的差异,选择出优选的坡度,然后通过对照分析不同耕种方式之间的土壤抗蚀指数的差异,选择出优选的耕种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未经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44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