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适配体传感器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2897.2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8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杰;郭志军;杨欢欢;牛梦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延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8;C12N15/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先蓉 |
地址: | 163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聚集 诱导 发光 效应 检测 黄曲霉 毒素 b1 适配体 传感器 方法 | ||
1.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适配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体传感器包括:特异性结合黄曲霉毒素B1的单链DNA适配体、能结合所述单链DNA适配体并产生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小分子荧光染料以及与所述小分子荧光染料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碳纳米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链DNA适配体序列为5’-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ACA-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荧光染料包括4,4'-(1E,1'E)-2,2'-(蒽-9,10-二基)双(乙烯-2,1-二基)双(N,N-二甲基苯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包括单壁碳纳米角。
5.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黄曲霉素B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Tris缓冲液配制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适配体溶液、小分子荧光染料溶液和碳纳米材料溶液;
(2)将所述适配体溶液与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在室温下静置反应,然后再加入小分子荧光染料溶液混合,室温避光静置反应;
(3)向步骤(2)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液中加入所述碳纳米材料溶液,室温避光反应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根据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与荧光强度的关系,建立标准曲线;
(4)根据所得的标准曲线,对待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获取所述待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体溶液浓度为200nM;所述小分子荧光染料溶液浓度为12μ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适配体溶液和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等体积混合,室温静置15-20min后,再加入所述小分子荧光染料溶液混合,室温避光静置反应15-20min;其中,所述小分子荧光染料溶液与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的体积比为1: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碳纳米材料溶液与所述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的体积比为1:1,所述碳纳米材料溶液浓度为20μg/mL;所述室温避光反应时间为20-30min。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为460~650nm。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配体传感器,或者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检测食品及食品原材料中有害成分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延边大学,未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延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28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压坏结构的压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接穗自动切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