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端加工及下料一体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2668.0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有;席伟江;杨传章;许春涛;李周鲜;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B23D33/02;B23D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陈江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一体化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端加工及下料一体化设备,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送料机构、设于送料机构一侧的拉断及打断机构、设于工作台上的管端加工机构,其中送料机构包括可移动的设于工作台上的送料车、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一校准组、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二校准组,第一校准组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交错分布的第一转轮,第二校准组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交错分布的第二转轮,管材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校准组与第二校准组后置于送料车处;拉断及打断机构包括依次分布的切割组件、拉断组件以及打断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刀盘、设于刀盘上的刀具,刀盘中心位置穿设有通孔,当管材一端穿过通孔移动至加工位置时,刀盘转动以使刀具对管材外周进行初步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端加工及下料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对于管材的需求日益增多,而目前已有的管材加工设备在进行下料和管端加工时,其往往是分开加工,中间需要人工搬运,暂无能同时满足长管和短管加工完管端后拉断或打断的设备,使得目前在管材长短料加工后无法实现管端加工后下料,且目前的管材加工设备在单根加工、搬运过程中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管端加工及下料一体化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端加工及下料一体化设备,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送料机构、设于送料机构一侧的拉断及打断机构、设于工作台上的管端加工机构,其中送料机构包括可移动的设于工作台上的送料车、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一校准组、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二校准组,第一校准组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交错分布的第一转轮,第二校准组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交错分布的第二转轮,管材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校准组与第二校准组后置于送料车处;拉断及打断机构包括依次分布的切割组件、拉断组件以及打断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刀盘、设于刀盘上的刀具,刀盘中心位置穿设有通孔,当管材一端穿过通孔移动至加工位置时,刀盘转动以使刀具对管材外周进行初步切割。
进一步的,拉断组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拉断座、设于拉断座上的拉断下夹模、设于拉断座上且可相对于拉断下夹模靠近或远离的拉断上夹模,当管材进行拉断加工时,拉断上夹模与拉断下夹模夹持固定管材一端。
进一步的,打断组件包括设于拉断座一侧的打断座、设于打断座上的打断下夹模、设于打断座上且可相对于打断下夹模靠近或远离的打断上夹模,当管材进行打断加工时,打断上夹模与打断下夹模夹持固定管材一端。
进一步的,打断座一侧可升降的设有打断模安装座,打断模安装座一侧安装有打断模,且打断模具有凹槽,凹槽开口处对应打断下夹模与打断上夹模的夹持位置。
进一步的,打断座上连接有打断模安装板,打断模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两导向孔,打断模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两导向杆,导向杆一一对应穿设经过导向孔。
进一步的,管端加工机构包括可升降设置的固定板、设于固定板上且可相对于管材端口位置靠近或远离的冲模座、设于冲模座上的冲模,冲模与管材的端口对应。
进一步的,管端加工机构还包括设于固定板上的导料管,当固定板上下升降时,导料管与冲模相互切换与管材端口的对应位置。
进一步的,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引导孔,冲模座上具有若干个引导杆,引导杆穿设经过引导孔。
进一步的,管端加工机构还包括第一接料斗,第一接料斗位于导料管远离管材的一端下侧。
进一步的,工作台上设有第二接料斗,第二接料斗位于管材靠近冲模的一端下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校准组、第二校准组以及送料车的配合,可在自动对管材上料的同时,对管材的轴向进行校准,保证管材足够笔直,有利于后续管材加工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2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针注射模块及注射装置
- 下一篇:回收煤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