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1775.1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9;C01B32/318;C01B32/336;F26B23/00;B01F27/95 |
代理公司: | 苏州途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59 | 代理人: | 黄俊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城市污泥和褐煤定量输送至立式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初料;将混合初料送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混合初料送入造粒设备内加入叫焦油粘结剂进行造粒,得到粒度满足生产需求的初料颗粒;将初料颗粒送入炭化炉内进行炭化,得到多孔固体炭质的活性炭初料;将活性炭初料送入活化炉内进行升温活化,得到初级活性炭;将初级活性炭进行水洗脱灰,将初级活性炭中可溶于水的无机盐类物质洗出;对水洗脱灰后的初级活性炭进行干燥和筛分整粒加工,得到所需活性炭层成品。本申请具有绿色环保和提高活性炭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活性炭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
污泥处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性问题。这些污泥大多数采用填埋方式处理,造成新的水土污染问题和占用土地问题,新近开发的污泥干化技术和污泥焚烧技术,又因为投资大、产出小,易产生新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污泥生产活性炭属于新近开发的热点技术,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污泥处置方向。
公开号为CN11541740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A、将污泥颗粒进行烘干处理,降低污泥颗粒内的水分含量;B、将污泥颗粒、煤、煤焦油搅拌均匀后碳化,再进行冷却,得到混合料;C、将混合料快速升温活化,得到初级活性炭;D、将初级活性炭加入工业盐酸水进行酸洗;E、酸洗后再进行水洗,将初级活性炭的PH值水洗至中性;F、将水洗过后的初级活性炭进行干燥处理;G、在干燥后的初级活性炭内添加活化剂进行活化。将污泥颗粒、煤、煤焦油搅拌均匀并碳化后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活化成初级活性炭,最终通过活化剂进行活化,利用无机强酸反应来得到最终的活性炭,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该申请采用煤焦油作为粘结剂对煤和干燥污泥颗粒进行捏合作为活性炭的原料,无法对煤和污泥进行有机结合,仍需要以煤作为主体生产活性炭,只是为了节约活性炭成本填充污泥,虽然能够节省部分成本但会导致活性炭质量良莠不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现有活性炭制备技术无法对煤和污泥进行有机结合,导致活性炭生产成本较高、吸附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现有活性炭制备技术无法对煤和污泥进行有机结合,导致活性炭生产成本较高、吸附性能较差,本申请提供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下步骤:
将城市污泥和褐煤定量输送至混料机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初料;
将混合初料送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
将干燥后的混合初料送入造粒设备内加入叫焦油粘结剂进行造粒,得到粒度满足生产需求的初料颗粒;
将初料颗粒送入炭化炉内进行炭化,得到多孔固体炭质的活性炭初料;
将活性炭初料送入活化炉内进行升温活化,得到初级活性炭;
将初级活性炭进行水洗脱灰,将初级活性炭中可溶于水的无机盐类物质洗出;
对水洗脱灰后的初级活性炭进行干燥和筛分整粒加工,得到所需活性炭层成品。
优选的,还包括对初料颗粒炭化过程以及活性炭初料升温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输送至干燥设备、炭化炉和活化炉处用作燃料供能。
优选的,所述城市污泥、褐煤和焦油粘结剂的质量配比为90~110:18~22:2.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1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