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98235.2 | 申请日: | 2023-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1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闵清;龚春辉;程小强;朱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8/23 | 分类号: | G06F18/23;G06F18/24 |
| 代理公司: | 南昌旭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50 | 代理人: | 梁耀锋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用户 耐久性 数据 分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动汽车的用户运行工况数据,并对所述用户运行工况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数据;
根据运行状态规则,将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片段划分,得到各目标子数据,并分别对各所述目标子数据进行因素提取和分层,得到分层结果;
根据所述分层结果,确定特征子空间参数集,并对所述特征子空间参数集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类动能数据和类势能数据;
将所述类动能数据和所述类势能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聚类结果,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描绘出用户画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动汽车的用户运行工况数据,并对所述用户运行工况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电动汽车的用户运行工况数据,将所述用户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删除,得到有效数据;
将所述有效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有效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的步骤中,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
z=(x-μ)/σ;
其中,z表示为所述目标数据,x表示为所述有效数据,μ表示为所有有效数据的均值,σ表示为所有有效数据的方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各所述目标子数据进行因素提取和分层,得到分层结果的步骤包括:
将各所述目标子数据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各转换值,并根据各所述转换值,确定对应的分层值;
根据所述分层值,确定各用户的耦合权重参数和参数权重指数,所述耦合权重参数用于表征用户的耐久损伤贡献,所述参数权重指数用于确定所述特征子空间参数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层值,确定各用户的耦合权重参数和参数权重指数的步骤中,采用阈值耦合计算所述耦合权重参数和所述参数权重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W表示为所述耦合权重参数,α表示为层次系数,wj表示为第j个维度上的参数权重指数,Dj表示为第j个维度上的分层值,K表示为总维度数,β表示为参数权重指数调整常数,另外,wj需满足子约束,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层结果,确定特征子空间参数集,并对所述特征子空间参数集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类动能数据和类势能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各用户的参数权重指数进行投票选举,确定各目标特征参数,其中,各所述目标特征参数用于组成所述特征子空间参数集;
将所述特征子空间参数集中的各所述目标特征参数进行去中心化处理,并计算得到对应的协方差矩阵;
将所述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分解矩阵,并通过预设特征值对所述分解矩阵进行类动势能排序与重构,以完成降维处理,得到类动能数据和类势能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用户耐久性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类动能数据和所述类势能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聚类结果,并根据所述聚类结果,描绘出用户画像的步骤中,聚类处理的表达式为:
其中,Bj表示为可使用的状态空间,Cj表示为初始化中心,Xi表示为加权后的所述特征子空间参数集对应的数据,γ和τ1表示为不同的罚函数调节系数,P(C(m))表示为弹性净惩罚状态方程,m表示为耦合权重后的时域数据,L1和L2分别表示L1范数和L2范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82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