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隔离结构的保护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2016.3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1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字鲜;孙伟;姜军虎;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阿尔刚雷绝电插座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四川德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86 | 代理人: | 石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隔离 结构 保护 组件 | ||
本发明属于插座保护门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离结构的保护门组件,作为插座的部分或设置在插座上对插座的插口进行遮挡,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由设置的挡件所隔开的至少两个仓,每个仓具有供外部导体穿过并进入插座内导通的通道;壳体内具有将通道阻挡的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处于所有仓内的若干部分,保护门结构的所有部分穿过挡件连接联动或所有部分与挡件连接通过挡件联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插座保护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隔离结构的保护门组件。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插座以其安装和使用方式分为多种类型,排插、地插、墙插等,无论多种类型,其共同具有的结构包括壳体、插孔、内部的金属导体以及连接外部线路的连接结构。而插座上的插孔根据连接器的插脚类型,对其形态具有特殊的适配要求。但无论何种连接器类型,现有的插座插孔均为敞口式结构设计,且开口尺寸稍大于插入的插脚,通过内部结构将其限位卡住。
通常插座在插孔内部设有保护门/安全门结构,用以在插孔开口内部形成阻挡,避免单独的导体误插入零线/火线所在的位置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的保护门结构通常为联动结构,即零线/火线的两个插孔共用一个一体式保护门结构。该保护门结构具有两种运动方式,即正常的插头插入插孔时,其插脚同时作用在保护门结构上推动其朝向一个方向位移避让出空间,此时插脚可顺利插入插座内部与导体连接;另一种运动方式即单个导体插入时触发保护门结构的保护机制锁止限位无法避让,从而起到保护效果。
在一些具有防水需求的插座中,除单独设置的密封结构外,需将零线、火线所在的两个空间进行独立分隔,即从插孔中突破密封结构进入插座内部的液体后也能够避免直接液体导通短路。但由于保护门结构通常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无法适用于这种独立空间的结构设计,则需要对保护门结构进行优化适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离结构的保护门组件,作为独立结构或插座的一部分,能够在插孔处形成至少两个的独立仓,并在其内部通过结构优化保证保护门结构的联动同时也能够保持仓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离结构的保护门组件,作为插座的部分或设置在插座上对插座的插口进行遮挡,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由设置的挡件所隔开的至少两个仓,每个仓具有供外部导体穿过并进入插座内导通的通道;
壳体内具有将通道阻挡的保护门结构,所述保护门结构包括处于所有仓内的若干部分,保护门结构的所有部分穿过挡件连接联动或所有部分与挡件连接通过挡件联动。
需要说明的是,该保护门组件可作为独立的结构设置在插座内/外,亦或是特指插座的内部部分承担相应功能的区域,而壳体是指该部分与其他不分之间具有分隔效果的结构,同时承担该保护门组件内部零部件的固定和限位。
壳体内具有一定空间,通过挡件将该空间分隔形成若干独立的仓,所谓通道是指每个仓均具有一个供导体穿过的通道,不同仓的通道独立,能够避免不同仓内的导体因进入的导电介质造成短路的问题。
所谓联动,是指处于不同仓内的保护门结构的部分之间在任一受到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够将力传导至该保护门结构的所有部分上,则结合壳体内部结构与该保护门结构的连接状态形成运动趋势,并结合现有保护门结构的惯常设计,能够在形成相对封闭的至少两个仓的前提下起到原保护门结构的相应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件具有形变部,通过形变部与保护门结构连接,形变部在外部导体推动保护门结构位移带动形变部形时具有复位的运动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阿尔刚雷绝电插座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阿尔刚雷绝电插座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2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