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4742.4 | 申请日: | 202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9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仙;沈如勇;王清峰;李莉娜;谭露霖;李建伟;韩雪;徐景峨;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35/12 | 分类号: | B01F35/12;B01F29/60;B01F35/45;B01F35/92;B01F35/32;A23N17/00;B01F101/18;B01F35/9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8 | 代理人: | 徐洪刚 |
地址: | 55000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挂壁 双向 挤压 式出料 混合 | ||
1.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混合部分(4)和辅助部分(5);所述安装架(1)由一个第一架体板(101)和两个第二架体板(102)焊接组成,安装架(1)底端面焊接有四根支撑腿(2),左侧两根支撑腿(2)底端面均与一个固定板(3)焊接相连,右侧两根支撑腿(2)底端面均与另一个固定板(3)底端面焊接相连,固定板(3)共设有两个;所述混合部分(4)由连接杆(401)、混合筒(402)、挤压板(403)、盖板(404)、辅助杆(405)、第一驱动电机(406)、驱动轮(407)、导向杆(408)、调整杆(409)、第一摩擦轮(410)、第二驱动电机(411)、第二摩擦轮(412)、凸起(413)和连接块(414)组成,连接杆(401)共设有两根,两根连接杆(401)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架体板(102)上;两根所述连接杆(401)内侧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有一个挤压板(403),两个挤压板(403)均套接在混合筒(402)内;挤压板(403)外壁与混合筒(402)内壁接触;所述辅助部分(5)由弹性伸缩杆(501)、辅助座(502)、通孔(503)和受力杆(504)组成,弹性伸缩杆(501)共设有两根,两根弹性伸缩杆(501)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板(3)顶端面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402)顶部进出料口处扣接有一个盖板(404),盖板(404)为阶梯状结构,盖板(404)下半部分的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以及右端面分别与进出料口处的内壁前端面、内壁后端面、内壁左端面以及内壁右端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04)左端面位于进出料口左端面的左侧位置,盖板(404)的右端面位于进出料口右端面的右侧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402)内壁上呈阵列状焊接有辅助杆(405),辅助杆(405)为圆柱形杆状结构,辅助杆(405)穿过挤压板(403);
右侧一个所述第二架体板(102)上固定有一个第一驱动电机(406),第一驱动电机(406),第一驱动电机(406)上安装有驱动轮(407)外壁与混合筒(402)外壁接触,当第一驱动电机(406)转动时混合筒(402)呈转动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连接杆(401)的外侧一端均与一块连接块(414)焊接相连;
两块第二架体板(102)上焊接有一根导向杆(408),两块连接块(414)均滑动连接在导向杆(408)上;
调整杆(409)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二架体板(102)上,调整杆(409)的左侧一端和右侧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414)螺纹连接,调整杆(409)左侧一端和右侧一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当调整杆(409)转动时两个挤压板(403)呈同步反向运动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杆(409)上安装有第一摩擦轮(410);
第一架体板(101)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11),第二驱动电机(411)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摩擦轮(412),第二摩擦轮(412)与第一摩擦轮(410)弹性接触,当第二驱动电机(411)在第二摩擦轮(412)与第一摩擦轮(410)的摩擦传动下调整杆(409)呈转动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轮(410)外壁与导向杆(408)外壁弹性接触,导向杆(408)为第一摩擦轮(410)的抵紧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挂壁双向挤压式出料的饲粮混合筒,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弹性伸缩杆(501)的上方一端均与辅助座(502)底部焊接相连辅助座(502)上呈线性阵列状开设有通孔(503),通孔(503)为矩形孔状结构,通孔(503)与第一驱动电机(406)、第二驱动电机(411)以及混合筒(402)位置对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47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