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展坞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64701.5 | 申请日: | 202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2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黄国强;戴定卫;聂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16;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经纬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75 | 代理人: | 唐敏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展 数据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扩展坞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当扩展坞数据传输接口接收到发送方的数据后,将接收到的数据首先放入扩展坞内集成的数据栈部分;数据栈部分对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队列的方式进行存储,同时对队列的数据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步骤2:数据栈部分对队列的数据进行循环间隔传输,包括:步骤2.1:按照编号顺序,以设定间隔,获取队列的数据;步骤2.2:将获取到的队列数据加入数据边界,以得到队列数据的数据泡,将队列数据以数据泡的形势发送至接收方。本发明通过数据间隔发送的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封装数据泡的方式避免了数据传输时发生干扰导致数据失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扩展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扩展坞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扩展坞(DocPiOg stDtioO),又称端口复制器(Port ReplicDtor),是为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主要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一种外置设备。通过复制和扩展笔记型电脑的端口,可使笔记本电脑与多个配件或外置设备(如电源适配器、网线、鼠标、外置键盘、印表机及外置显示器)方便地一站式连接。
在常规使用过程中,扩展坞在完成外置设备与电脑连接时,仅仅起到一个数据传输的作用。但在很多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以及对数据传输的干扰性要求较为严格的时候,现有的扩展坞难以满足这种使用需求。
由于扩展坞一般具备多个数据传输接口,在进行大量并行的数据传输时,有时候会出现数据干扰的情况。一个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对相邻的数据接口传输的数据造成干扰。
另外,通常情况下,虽然扩展坞的两个连接方距离较近,扩展坞数据传输的过程很短,也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截取扩展坞中传输的数据。但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例如要求高安全性的远距离传输时,就需要特殊的额外手段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这样往往会造成成本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扩展坞数据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数据间隔发送的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封装数据泡的方式避免了数据传输时发生干扰导致数据失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扩展坞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当扩展坞数据传输接口接收到发送方的数据后,将接收到的数据首先放入扩展坞内集成的数据栈部分;数据栈部分对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队列的方式进行存储,同时对队列的数据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
步骤2:数据栈部分对队列的数据进行循环间隔传输,包括:
步骤2.1:按照编号顺序,以设定间隔,获取队列的数据;
步骤2.2:将获取到的队列数据加入数据边界,以得到队列数据的数据泡,将队列数据以数据泡的形势发送至接收方;所述数据边界为无效数据构成的数据封装包。
循环执行步骤2.1至步骤2.2,直到将队列的数据均完成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扩展坞至少包括两个连接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和两个连接固定终端的数据传输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1中以设定的间隔获取队列的数据的过程包括:针对每个数据传输接口接收到的数据,根据每个数据的时间和数据传输接口的固有参数,生成间隔值,按照生成的兼个职获取队列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每个数据的时间和数据传输接口的固有参数,生成间隔值的方法包括:;其中,为间隔值,为每个数据的时间,为数据传输接口的固有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2中将获取到的队列数据加入数据边界,以得到队列数据的数据泡的方法包括:生成多个无意义数据块;将无意义数据块插入到队列数据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4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房废水快速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归一化流理论的跨模态数据迁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