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0230.0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春;尹衍军;吴泽颖;王季平;贾献峰;张巍松;史眀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18/65 | 分类号: | C08G18/65;C08G18/60;C08G18/36;C08G6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泊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3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1303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度 尼龙 弹性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该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的原料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0.5‑2质量份催化剂、0.1‑0.3质量份抗氧剂、15‑40质量份扩链剂、1‑3质量份稳定剂、100‑150质量份生物基多元醇软段、80‑120质量份聚酰胺硬段;其中,制备聚酰胺硬段的原料包含线性二胺单体、二羧酸单体和内酰胺。本发明制得的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不仅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还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较低的磨耗,且制备尼龙弹性体使用生物基多元醇代替石油衍生产品(聚醚多元醇),不仅可以减轻资源枯竭带来的压力,而且使用的生物基多元醇还能够生物降解,改善生态环境,是优化生态的绿色环保产品,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尼龙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弹性体是一类由聚酰胺作为硬段、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作为软段共聚而成的嵌段共聚物。尼龙弹性体不仅具有聚酰胺树脂的特性,如耐磨性、强韧性、耐化学药品性、自润滑性、易于加工等特性,还兼具聚醚多元醇或者聚酯多元醇优良的弹性、耐寒性、轻质和优异的耐温性,以及较强的材料可重复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在医疗器械,体育器材,日常生活用品,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产品,以及工程塑料等领域。
传统的尼龙弹性体硬段以PA6、PA11、PA12为主,软段以聚乙二醇为主,硬段和软段共聚制成的尼龙弹性体存在少量的结晶性,透明度偏低,在用于对透明度要求高的工程塑料领域时,采用传统技术制备得到的尼龙弹性体不满足透明度的要求,且使用的聚乙二醇对水等环境是有危害的。
公告号“CN1329431C”的专利公开了透明聚酰胺嵌段和聚醚嵌段共聚物,该透明聚酰胺嵌段和聚醚嵌段共聚物由非环状的、非支链的线性脂肪族的半结晶单体和聚醚无定形嵌段制得,制得的尼龙弹性体透明度高,但是由于聚酰胺嵌段和聚醚无定形嵌段不溶混,制得的尼龙弹性体耐磨性能、拉伸性能差。
且现有技术在制备尼龙弹性体时会用到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为石油或煤的下游产品,由于地球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和煤炭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因此,如何减少聚醚多元醇的使用,降低尼龙弹性体制备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恶劣影响,又能够制备透明度高,而且具有好的耐磨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尼龙弹性体,是本发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如何减少聚醚多元醇的使用,降低尼龙弹性体制备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恶劣影响,又能够制备透明度高,而且具有好的耐磨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尼龙弹性体,是本发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制备该透明度高的尼龙弹性体的原料包含以下质量份的组分:0.5-2(例如,可以为0.5、1、1.5、2)质量份催化剂、0.1-0.3(例如,可以为0.1、0.15、0.2、0.25、0.3)质量份抗氧剂、15-40(例如,可以为15、20、25、30、35、40)质量份扩链剂、1-3(例如,可以为1、1.5、2、2.5、3)质量份稳定剂、100-150(例如,可以为100、110、120、130、140、150)质量份生物基多元醇软段、80-120(例如,可以为80、85、90、95、100、105、110、120)质量份聚酰胺硬段;
其中,制备聚酰胺硬段的原料包含线性二胺单体、二羧酸单体和内酰胺。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线性二胺单体、内酰胺和二羧酸单体的摩尔比为(0.6-0.7):(0.81-0.85):1。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线性二胺单体为1,6-己二胺、1,5-戊二胺、甲基戊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二羧酸单体为间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0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