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批量化生产万能组配角接触轴承测量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56979.8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1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沈立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三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G01B21/00;G01B21/08;G01B21/14;B65G47/53;B65G47/90;B07C5/36;B07C5/38;F16C43/06;F16C4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曹慧萍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化生 万能 配角 接触 轴承 测量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角接触球轴承的批量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批量化生产万能组配角接触轴承测量设备及方法。本发明通过组装测量工位将接收到的内圈组装至接收到的外圈内形成组装后的轴承;组装后的轴承通过装球组件在内外圈之间填充钢球;通过分球组件将钢球均匀分布在轴承的圆周内;通过测量组件测量凸出量值,根据凸出量值对轴承分级;通过拆球组件清除轴承中的标准钢球,然后将轴承传输至轴承下料分拣工位,轴承下料分拣不同级别的轴承下料。本发明解决批量生产的质量合格率不高、生产效率不高,高端机床主轴领域由于轴承结构不同导致的轴承组合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大大降低了机床主轴使用的角接触轴承质量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角接触球轴承的批量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批量化生产万能组配角接触轴承测量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万能组配轴承精度要求比较高,现有的加工方法为单件加工,影响万能组配轴承的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如申请号为201380002494 .0的发明专利申请中给出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中还给出了角接触球轴承的滚珠装入以及滚珠回收的自动化方法。但是,该方法在使用中,由于仅采用磨削加工一种方式完成角接触轴承的高精度装配,难以满足高速现代化轴承组装的需要,同时多个滚珠经逐个预装配后实现凸出量检测、并进而判断轴承精度是否符合需要的方式亦难以达到高的加工速度,除此之外,对于检出不同品质的轴承还需进行分拣下料,上述发明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万能组配虽然每个轴承企业都有自己的方法与工艺,但多数都需要进行单件的修磨,单件修磨主要存在精度差的问题。通过后续的磨削多数情况对于平面的平行是破坏的,P4级轴承平面的平行精度目前均可以做到小于2um的精度水平,但通过单件磨削后的平面平行的精度在2um以上,对于高精度的轴承,已经达不到精度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由于单件生产,无法达到批量生产,导致加工过程较长,加工工序长。测量及测量准备时间较长,由于纯手工进行,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批量化生产万能组配角接触轴承测量设备及方法,考虑到流水线自动化输送和自动化组装的需要,在进行精度控制,并测量凸出量值,并根据测出的凸出量值对轴承进行分拣下料,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批量化生产万能组配角接触轴承测量设备,包括外圈上料工位、内圈上料工位、组装测量工位、轴承下料分拣工位:
内圈上料工位:用于传输轴承的内圈至外圈上料工位;
外圈上料工位:用于传输轴承的外圈并接收内圈,将所述内圈组装至所述外圈内然后传输至组装测量工位;
组装测量工位包括可调节框架以及依次安装在可调节框架上的装球组件、分球组件、测量组件、拆球组件、球回收组件;可调节框架上还安装有根据生产节奏传输并夹紧轴承的夹取组件。
可调节框架包括框夹主体,可调节框架主体的侧横梁上开设有腰孔,且沿传输方向上安装有滑轨。框架底部安装有底板,底板用于配合夹取组件来承载轴承。
夹取组件包括夹取气缸、导向轴、位移支架、位移气缸、平行设置的固定臂和夹爪臂;位移支架架设在可调节框架上,固定臂安装在位移支架底部上,位移气缸安装在可调节框架底部上且驱动端与位移支架连接,夹取气缸固定安装在固定臂上且贯穿固定臂后与夹爪臂连接,固定臂和夹爪臂之间通过导向轴连接,夹取气缸驱动夹爪臂靠近或远离固定臂,夹爪臂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紧轴承的夹紧限位块,夹紧限位块按照各个组件的工作距离分布。
组装后的轴承依次通过装球组件在内外圈之间填充钢球,通过分球组件将钢球均匀分布在轴承的圆周内,通过测量组件测量凸出量值,根据凸出量值对轴承分级,通过拆球组件清除轴承中的标准钢球,然后将轴承传输至轴承下料分拣工位;
轴承下料分拣工位:用于分拣不同级别的轴承下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三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三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6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