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检测动力电池内短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56842.2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0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飞;沈永柏;王云;姜明军;孙艳;刘欢;江梓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力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G01R31/3835;G01R31/367;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检测 动力电池 短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检测动力电池内短路的方法,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在线获取车辆电池的充电数据,包括各个电芯的电压值;根据车辆电池的充电数据,对车辆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拆分,将车辆电池的充电数据拆分为多个充电过程的充电数据;对经拆分后得到的多个充电过程分别进行筛选,筛选出所有电芯均为完整充电的充电过程;根据所筛选出的充电过程的充电数据,计算各个电芯的内短路程度值;根据各个电芯的内短路程度值,分别判定各个电芯的内短路状态。本发明能够利用常见数据并实时在线检测动力电池的内短路状态,易实现、易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在线检测动力电池内短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稳定行驶。为确保电池性能良好,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对电池的各项参数进行有效的管理。热失控是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依据目前的研究,造成热失控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这三种诱因均可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直接接触或通过金属相连接,形成内短路。内短路是三种滥用方式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共性环节。
因此,及时准确的检测出动力电池的内短路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电池内短路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检测静止时电池的自放电。2.充放电时,模型预测的电量与测试电量对比。3.检测电池电压信号是否会出现非正常的突降-回升。4.检查电芯之间一致性。5.采用红外装置检测电池温度。
目前,检测电池内短路的方法主要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上述提到的检测方法1-4,由于数据采集频率、采集精度、通信上的问题,没有办法用在实际的车辆运行中,无法实时在线检测。虽然上述提到的方法5可以实时在线检测,但是成本太高,每辆车都需要安装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检测动力电池内短路的方法,能够利用常见数据并实时在线检测动力电池的内短路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在线检测动力电池内短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线获取电池的充电数据,包括各个电芯的电压值;
S2,根据电池的充电数据,对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拆分,将电池的充电数据拆分为多个充电过程的充电数据;
S3,对经步骤S2拆分后得到的多个充电过程分别进行筛选,筛选出所有电芯均为完整充电的充电过程;
S4,根据经步骤S3所筛选出的充电过程的充电数据,计算各个电芯的内短路程度值;
S5,根据各个电芯的内短路程度值,分别判定各个电芯的内短路状态。
优选的,步骤S2中,拆分方式为:若电池的充电数据中,存在相邻的前后两条数据的时间间隔大于设定的阈值Tth,则认为该相邻的前后两条数据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充电过程,即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充电过程的充电数据。
优选的,设定的阈值Tth=10min。
优选的,步骤S3中,筛选过程如下所示:
S31,在一个充电过程中,针对电芯i,将电芯i的电压值达到第一近截止电压的最小时刻记录为Ai时刻,将电芯i的电压值达到第二近截止电压的最小时刻记录为Bi时刻;
其中,第一近截止电压第二近截止电压截止电压;
i表示电池中电芯的编号,电池中共有M个电芯,i=1,2,..M;
S32,在一个充电过程中,若电芯i同时有Ai时刻与Bi时刻,则该电芯i在该充电过程中为完整充电;否则,该电芯i在该充电过程中为不完整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力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力高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6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低碳丁烷法的真空产品塔
- 下一篇:一种透玻透膜清晰成像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