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用支撑装置及顶进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6543.9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9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田丰;刘金国;张元;庞元志;陈天彦;李光耀;张志强;刘建奇;王心顺;李明杰;郭小亮;马士让;韩延霄;薛晓博;王维宇;党玲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慧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9 | 代理人: | 赵红凯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高差 区域 框架 支撑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用支撑装置及顶进方法,其中支撑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垫板、顶部钢梁组件、中部支撑组件和下部支撑组件;所述中部支撑组件包括沿与框架桥顶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均匀铺设的至少两个第一交叉梁;所述下部支撑组件包括沿框架桥顶进方向均匀铺设的至少两个第二交叉梁;具有安装拆卸方便、支撑结构稳固的有益效果;适用于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的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用支撑装置及顶进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政管线、交通道路、河流等设施与运营铁路交叉工程中,采用预制框架桥顶进下穿铁路方案为最常用做法。下穿工程涉及铁路情况千差万别,经常会出现相邻铁路轨道高差较大,达到40cm甚至200cm以上的情况。铁路高差情况下框架桥的设计施工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在北方地区常用的纵横梁加固框架桥中,横梁为主要受力构件,横梁为通长结构,顶进过程中,一端安置于稳定路基上,一端安置于顶进框架桥顶部。在临近轨道高差不大情况下,框架桥通长高度相同,通过在框架桥顶部增设木枕或者垫块达到调节横梁支撑高度的效果。但是在轨道高差较大情况下,框架桥若采用通长等高度结构,高轨道下方路基回填难度较大,容易形成安全隐患,较优方案为线下框架桥采用高低箱结构,各节段箱体顶部均距离铁路轨道下方80cm左右。但是在顶进过程中,较低箱体进入较高轨道下方位置,将形成较大的“脱空区域”,无法形成有效支撑。
针对此类情况,处理方案一般由以下两种:(1)若线间距超过10m,可将框架桥分解为高低两段框架桥,两侧对顶法施工。(2)采用高低箱一体式结构,在低箱上部施做临时支撑装置,较为常用的方法有枕木垛,砌体结构密布,顶进前布设,顶进通过高轨下方后拆除。第一种方案受现场铁路条件制约,线间距小于10m情况下无法实施。第二种方案一般采用低箱顶部密布支撑结构,工程量巨大,支撑结构线下实施拆解运输工作难度较大,在繁忙干线铁路实施尤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装拆卸方便、支撑结构稳固的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用支撑装置及顶进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用支撑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垫板、顶部钢梁组件、中部支撑组件和下部支撑组件;所述中部支撑组件包括沿与框架桥顶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均匀铺设的至少两个第一交叉梁;所述下部支撑组件包括沿框架桥顶进方向均匀铺设的至少两个第二交叉梁。
优选地,所述垫板的外壁、所述顶部钢梁组件的外壁、所述中部支撑组件的外壁和所述下部支撑组件的外壁之间依次通过剪刀撑组件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垫板、所述顶部钢梁组件、所述中部支撑组件和所述下部支撑组件之间依次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垫板的上方和所述下部支撑组件的下方均设置有橡胶垫层。
优选地,所述剪刀撑组件采用槽型型钢制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铁路大高差区域顶进框架桥的顶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铁路大高差区域的下方施做工作坑;
S20,在较高轨道路侧预制高低箱整体式框架桥;
S30,在高低箱整体式框架桥中低箱体的上方设置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如上面任一项内容所述的支撑装置;
在支撑装置的上方沿框架桥顶进方向均匀布置有至少两个可拆卸的小滑车,小滑车与轨道加固梁的底部滚动连接,将轨道加固梁通过小滑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同时通过轨道加固梁完成铁路的加固作业;
S40,第一次顶进高低箱整体式框架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65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