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窑洞临时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7207.8 | 申请日: | 202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3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慧;张东峰;杜好庆;刘璐;高玉霞;张琳捷;董千;付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E04G25/0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71005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窑洞 临时 支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窑洞临时支护方法,属于窑洞支护技术领域,在窑洞修复、改造、扩建或拆除之前,对相关窑洞均采用满堂支架进行加固,再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施工;其中,满堂支架安装包括以下步骤:S100、根据窑洞净深,制作每孔窑洞的满堂支架;S200、由内向外分套进行安装,每套支架均需预先施加一定的顶升荷载,保持相对稳定即可;S300、一孔窑洞的满堂全部安装后,需要多套支架同时进行向上顶进操作施工,并将预应力施加到位;S400、将左侧重力式挡墙施工至拱圈顶部;S500、重力式挡墙全部砌筑完成后,及时将满堂支架的纵向连接扫地杆和横向连接扫地杆全面连接到位。本发明可实现临时支护的作用,方便搭建与拆卸,使用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窑洞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窑洞临时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窑洞建筑文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陕甘宁边区,从建筑材料可分为石窑、土窑、砖窑和接口窑四种。陕北地区的窑洞建筑极富地域特色,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现存窑洞基本多为石窑、砖窑,其结构易出现裂缝现象,窑洞在风雨侵蚀和地震等自然营力作用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裂缝、局部坍塌等病害,保护修缮工作刻不容缓。同时,为了提升窑洞外部的形式美观与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实用度,对窑洞的改造、扩建进程也在加快。
在对窑洞修缮、改造、扩建甚至拆除的过程中,对其自身与相邻窑洞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与损坏,同时也会出现建筑原状破坏、工人的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
现有支护方式多针对有建筑缺陷的窑洞,采用的是长期支护的方法,如牵引式、支架式。不利于灵活拆卸,不适用对窑洞的临时保护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窑洞临时支护方法,在窑洞修复、改造、扩建或拆除之前,对相关窑洞均采用满堂支架进行加固,再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施工;其中,满堂支架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根据窑洞净深,制作每孔窑洞的满堂支架;
S200、由内向外分套进行安装,每套支架均需预先施加一定的顶升荷载,保持相对稳定即可;
S300、一孔窑洞的满堂全部安装后,需要多套支架同时进行向上顶进操作施工,并将预应力施加到位;
S400、将左侧重力式挡墙施工至拱圈顶部,使得窑洞左侧拱圈顶部垂直力及侧向位移力直接传递到重力式挡墙上,以确保窑洞加固的质量和安全;
S500、重力式挡墙全部砌筑完成后,及时将满堂支架的纵向连接扫地杆和横向连接扫地杆全面连接到位,以确保满堂支架作为一个整体承受来自窑洞的多方静荷载和旗动荷载,以及相邻窑洞在拆除过程中确保本窑洞的安全和不会受到破坏。
进一步地,在满堂支架进行加固安装前,对需要加固处理的窑洞内所有建筑垃圾及现场有影响加固的物体进行清理,以保证施工操作范围内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对于窑洞立面围护结构先行采用人工进行拆除堆放。
进一步地,制作每孔窑洞的满堂支架包括以下步骤:
S101、支架拱圈
根据窑洞顶拱圈支撑的位置不同,分别进行拱顶现状弧形拱圈,现场定制化制作加工;其中,主龙骨采用无缝钢管,下口拱托采用槽钢进行;
制作骨架片,两个骨架片为一套组合支架,两骨架片之间采用无缝钢管进行纵向连接;
S102、网状衬托
每个骨架片内采用无缝钢管对主龙骨进行网状连接,以对主龙骨的弧形力进行分解,使得主龙骨同网状衬托连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网状连接将窑洞拱圈上部垂直荷载及侧向荷载均匀分解到下口槽钢的钢托上,再通过立杆传递到地面上;
S103、满堂支架立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72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