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飞机应急滑梯的手动触发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9026.0 | 申请日: | 202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5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宏远;邹家榕;冯正玖;庄多多;唐行微;颜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24 | 分类号: | B64C1/24;B64C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頔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飞机 应急 滑梯 手动 触发 机构 | ||
一种用于飞机的应急滑梯的手动触发机构,飞机包括应急滑梯、用于对应急滑梯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舱门触发机构,其中,舱门触发机构能通过拽动触发拉索来触发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其中,该手动触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约束组件和手动拉索组件,手动拉索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手动拉索,其能操作地连接到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构造为能枢转以拽动触发拉索,从而触发充气装置;并且当舱门触发机构对充气装置进行触发时,手动触发机构不会运动。本发明提出的手动触发机构实现了对应急滑梯充气的触发的功能备份,提升了飞机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飞机、以及一种借助前述手动触发机构触发对应急滑梯进行充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客舱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飞机的应急滑梯的手动触发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飞机的应急滑梯,在需要使用时,需要先触发对应急滑梯的充气,才能释放应急滑梯。在正常情况下,飞机的舱门设有的作动筒会助动触发对应急滑梯的充气。例如,从CN105383680A(公开日期:2016年3月9日)已知一种飞机舱门应急滑梯预位触发机构,通过舱门机构连接钢索来实现触发滑梯包气瓶。该飞机舱门应急滑梯预位触发机构设置在飞机的两个舱门之间,在靠近飞机的各舱门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舱门侧触发摇臂、限位法兰盘、扭转摇臂、滑梯预位插销以及插杆,限位法兰盘和扭转摇臂从转轴杆的靠近舱门一侧起依次设置在转轴杆的端部,插杆插入转轴杆的端部,在转轴杆的中部安装有摇臂构件,该摇臂构件与传动摇臂连接,且传动摇臂固定于支座而成为杠杆结构,在常预位模式下,当舱门提升至一定位置并继续提升时,利用舱门侧触发摇臂、摇臂构件以及传动摇臂的杠杆连动作用,将滑梯包气瓶打开,从而释放翼下滑梯。
从CN 107965218A(公开日期:2018年4月27日)已知一种舱门快卸锁机构,该机构包括锁机构组件、控制拉环组件和钢索,其中,锁机构组件按锁闭功能分别与飞机机体、舱门连接,通过钢索将多套锁机构组件串联在一起,再与控制拉环组件连接,通过控制拉环组件可实现对整个舱门快卸锁机构的同步解锁控制。采用该机构能够在小型通用飞机尾旋试飞时将舱门抛离机体结构,形成空中应急撤离通道。
根据相关适航文件的规定,除了本身已有的舱门触发机构以外,还需要设有可手动启动应急滑梯的充气的手段作为备份。在已有的舱门触发机构失效时,该手段使得能够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来触发应急滑梯的充气,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功能备份。
目前,针对这一手动备份手段,通常是直接通过机组人员手动拉拽一条具有一定长度的拉索来触发充气。然而,已经发现,在这样的手动拉拽拉索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操作人员的原因而出现拽动量不够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拉索卡住或松脱的情况。上述情况都会导致无法成功启动对应急滑梯充气,进而影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滑梯的释放,延缓或阻碍机上人员的撤离,最终危及人员安全。
本领域期望在上述本领域现有的舱门触发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手动触发机构,从而提供手动触发备份功能,并克服或至少改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为飞机上应急滑梯的充气触发功能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功能备份的手动触发机构,从而提高飞机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用于飞机应急滑梯的手动触发机构。飞机包括应急滑梯、用于对应急滑梯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舱门触发机构,其中,舱门触发机构能通过拽动触发拉索来触发充气装置,以进行对应急滑梯的充气,进而触发应急滑梯。根据本发明的手动触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约束组件和手动拉索组件,其中,手动拉索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手动拉索,该至少一根手动拉索可操作地连接到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围绕枢转轴枢转,以拽动触发拉索,从而触发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并且其中,当舱门触发机构运动以拽动触发拉索,从而触发充气装置时,本发明的手动触发机构不会被带动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9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