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地泵导管架体及减震装置及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9905.7 | 申请日: | 202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3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元喜;陆钱刚;厍龙斌;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F16L55/02;F16L55/033;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李凯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导管 减震 装置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地泵导管架体及减震装置,包括泵管,泵管外侧安装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装于泵管外侧的安装体,楼面结构上通过锚栓安装有支撑体,支撑体和安装体之间相对滑动,安装体和支撑体之间安装有减震组件。通过楼面板预留洞口处安装减震机构,利用安装体和支撑体以及二者之间的减震组件,安装体和支撑体在水平面上相对滑动,利用减震组件的弹性橡胶体,由于弹性橡胶体截面为腰型结构,利用内部的单向贯通喇叭口一和单向贯通喇叭口二出口错开分布,能够实现弹性橡胶体的减震和复位效果,避免在水平面上出现共振,还可以在真空空腔内部中可以注入1/3~2/3容积的缓冲液,进而进一步消除共振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地泵导管架体及减震装置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住宅楼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楼层混凝土的施工天泵已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必须采用地泵进行混凝土的输送,但地泵在输送混凝土中会造成泵管上下移动,造成楼层架体震动,对楼板的质量造成开裂、位移等问题。
经检索CN108426101A,一种可抵消泵管冲击扰动楼板的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墙、梁、板、柱混凝土浇筑时楼板受泵管冲击存在楼板混凝土易疲劳破坏的问题。包括穿在楼板洞口内的矩形竖向钢板框架,矩形竖向钢板框架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水平钢板框架,水平钢板框架上穿有与楼板连接的膨胀螺栓,矩形竖向钢板框架的内侧设置有与其侧壁一一对应的竖向连接板,且每一块竖向连接板和与其对应的矩形钢板框架内壁之间设置有与两者连接的减震弹簧,竖向连接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滚筒。大幅缓减了泵管穿楼板时其冲击力导致对楼板水平方向和竖向的扰动,减震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从而避免了中间层楼板疲劳破坏的问题,保证了楼板混凝土施工质量。该技术采用的是弹簧式减震设计结构,弹簧式减震结构能够提高泵管的抗扰动效果,但是安装时对泵管挤压程度过大,同时在水平面上减震时容易出现共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高层建筑地泵导管架体及减震装置及实施方法,整个减震装置具有一个复杂且弹性系数不一的减震体系,能够消除共振同时不会对泵管造成直接径向施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地泵导管架体及减震装置,包括泵管,泵管外侧安装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装于泵管外侧的安装体,楼面结构上通过锚栓安装有支撑体,支撑体和安装体之间相对滑动,安装体和支撑体之间安装有减震组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截面为腰型结构且内部带有真空空腔的弹性橡胶体,弹性橡胶体内部设置有呈周向分布的单向贯通喇叭口一和单向贯通喇叭口二,单向贯通喇叭口一和单向贯通喇叭口二朝向一致且出口位于不同直径圆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弹性橡胶体的内周面一体连接有连接结构一、外周面一体连接有连接结构二,连接结构一和连接结构二截面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安装体和支撑体相对侧设置有T型连接槽,连接结构一为与T型连接槽适配的柔性连接爪。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上下层露面支架安装有钢结构支撑架且钢结构支撑架上安装有副级减震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副级减震结构包括安装于泵管外侧的固定体一和安装于钢结构支撑架上的固定体二,固定体一和固定体二之间通过周向分布的弹簧组和吸能体连接,弹簧组之间的弹簧弹性系数不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吸能体包括橡胶体,橡胶体的水平截面为由若干个蜂窝结构依次连接的组合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钢结构支撑架包括水平杆、立杆以及斜支撑,水平杆上下设置有两组且位于底部的水平杆上设置有支撑次级杆,支撑次级杆用于安装副级减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9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