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针推针帽及超声针的内芯推针的收纳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03579.0 | 申请日: | 2023-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8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贾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周敏 |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针推针帽 内芯推针 收纳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针推针帽及超声针的内芯推针的收纳方法,本发明的超声针推针帽包括大致呈中空圆筒状的主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中央的针头插座,针头插座设有插孔,主体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内芯推针的收纳槽,收纳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槽和固定槽,入口槽自主体的侧壁上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侧壁下边缘,固定槽沿主体的周向方向延伸,收纳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内芯推针盘圈后穿设于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中时,内芯推针与第一收纳槽及第二收纳槽的固定槽的内壁相抵固定。本发明的超声针推针帽对盘圈后的内芯推针的固定效果好且使用便捷,本发明的超声针推针帽结构简单,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无需组装,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针推针帽及超声针的内芯推针的收纳方法。
背景技术
超声针包括长度达到1.8m左右的内芯推针,常规的注射针头的推针帽仅能够保护针尖而无法实现推针盘圈收纳。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能够收纳内芯推针的推针帽,其由位于内部的推针插座和围绕在推针插座的外部的弹性臂组成,内芯推盘圈后需要人为用力拉开弹性臂,将盘圈后的内芯推针夹在推针插座的外壁和弹性臂的内壁之间,使用不方便,且需要生产两个单独的零件,然后通过人为组装这两个零件,将它们相互卡接,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较高,不适合推广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超声针推针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超声针推针帽进行超声针的内芯推针收纳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声针推针帽,其包括大致呈中空圆筒状的主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中央的针头插座,所述针头插座设有供超声针的内芯推针插入的插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芯推针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槽和固定槽,所述入口槽自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侧壁下边缘,所述固定槽沿所述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收纳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插设于所述插孔中的所述内芯推针盘圈后穿设于所述第一收纳槽和所述第二收纳槽中时,所述内芯推针与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固定槽及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固定槽的内壁相抵固定。
内芯推针较长,在其盘圈后固定收纳在两个收纳槽中,操作十分便捷,超声针推针帽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入口槽和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入口槽将所述主体的侧壁上部沿周向分为互不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入口槽和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入口槽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最小距离,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最小距离。第一入口槽和第二入口槽的中心的连线略偏向针头插座的一侧,可以根据内芯推针的丝径选择固定在针头插座的其中一侧与第一部或另一侧与第二部分之间。具体的,丝径较大时,弹性较小,使内芯推针位于针头插座和第一部分之间,所需形变量较小,较为省力;丝径较小时,弹性较好,可以使内芯推针位于针头插座和第二部分之间,形变量稍大,与固定槽的相抵作用力大,固定效果好。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下,以丝径为0.8mm为限定值,当丝径该大于等于限定值时,使内芯推针位于针头插座和第一部分之间,若内芯推针的丝径小于限定值,使内芯推针位于针头插座和第二部分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2mm,例如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3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红外温感摄像头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 下一篇:离合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