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针推针帽及超声针的内芯推针的收纳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03579.0 | 申请日: | 2023-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8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贾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周敏 |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针推针帽 内芯推针 收纳 方法 | ||
1.一种超声针推针帽,其包括大致呈中空圆筒状的主体(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部中央的针头插座,所述针头插座设有供超声针的内芯推针(5)插入的插孔(2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芯推针(5)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槽和固定槽,所述入口槽自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侧壁下边缘,所述固定槽沿所述主体(1)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收纳槽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收纳槽(31)和第二收纳槽(32),插设于所述插孔(23)中的所述内芯推针(5)盘圈后穿设于所述第一收纳槽(31)和所述第二收纳槽(32)中时,所述内芯推针(5)与所述第一收纳槽(31)的固定槽及所述第二收纳槽(32)的固定槽的内壁相抵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针推针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31)的入口槽和所述第二收纳槽(32)的入口槽将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部沿周向分为互不连接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收纳槽(31)的入口槽和所述第二收纳槽(32)的入口槽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41)和第二内表面(42),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两端,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两端,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最小距离,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针头插座至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针推针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2mm;和/或,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0.8mm,和/或,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2mm;和/或,所述针头插座的轴线至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最小距离的0~0.8mm;和/或,所述第一部分(11)上标记有粗针收纳标记(13),所述第二部分(12)上标记有细针收纳标记(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针推针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31)和/或所述第二收纳槽(32)大致呈L形槽结构或丄形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针推针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槽(31)和所述第二收纳槽(32)大致呈L形槽结构,
所述第一收纳槽(31)的固定槽包括自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下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所述主体(1)的侧壁下边缘的第三内表面(43),自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下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方向延伸的第四内表面(44),自所述第四内表面(44)的远离所述第一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一侧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所述主体(1)的侧壁下边缘的第五内表面(45),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三内表面(4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五内表面(45)的下边缘相连接的第六内表面(46),所述第三内表面(43)、所述第四内表面(44)、所述第五内表面(45)和所述第六内表面(46)围成所述固定槽的容纳空间;
所述第二收纳槽(32)的固定槽包括自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二内表面的下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所述主体(1)的侧壁下边缘的第三内表面(43),自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下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方向延伸的第四内表面(44),自所述第四内表面(44)的远离所述第二收纳槽的第一内表面的一侧边缘向下延伸但未至所述主体(1)的侧壁下边缘的第五内表面(45),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三内表面(4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五内表面(45)的下边缘相连接的第六内表面(46),所述第三内表面(43)、所述第四内表面(44)、所述第五内表面(45)和所述第六内表面(46)围成所述固定槽的容纳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35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红外温感摄像头的燃气泄漏检测方法
- 下一篇:离合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