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WT与ResNet的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01627.2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7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徐钊;胡劲文;张一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8/2433 | 分类号: | G06F18/2433;G06F18/2415;G06F18/10;G06N3/0464;G06N3/048;G06N3/084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李明全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wt resnet dc 变换器 故障诊断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WT与ResNet的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DC‑DC变换器所在电路的预处理电路信号转换为CWT时频图;将CWT时频图输入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获得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结果,诊断结果包括故障类型以及对应的故障概率;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为ResNet型神经网络结构;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包括输出层,输出层包括依次包括平均池化层、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和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相结合来实现对DC‑DC变换器故障,能够有效提高对DC‑DC变换器故障的诊断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WT与ResNet的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DC-DC变换器是集成电路中的重要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电池电控系统、航空航天充电设备以及5G通讯技术等领域。DC-DC变换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承担着不同电压之间的转换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DC-DC变换器相应电源电路的正常工作是整个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对DC-DC变换器进行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极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对DC-DC变换器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通过信号获取、特征提取、分类与拟合来实现硬故障识别与参数退化识别,最后根据故障情况,来对系统进行保护决策与剩余寿命预测。
然而,当前DC-DC变换器的使用环境通常为具有随机动态负载的大规模集成系统,大规模集成系统的传感器数量随系统集成度呈指数型增加,对于集成度较高的集成系统,现有的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精确度低,泛化能力弱,且在随机动态负载情况下,采集的电压电流数据不稳定,会进一步降低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的基于CWT与ResNet的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WT与ResNet的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将DC-DC变换器所在电路的预处理电路信号转换为CWT时频图;
将所述CWT时频图输入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获得DC-DC变换器故障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包括故障类型以及对应的故障概率;
所述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为ResNet型神经网络结构;
所述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包括输出层,所述输出层包括依次包括平均池化层、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T_SNE对所述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的故障诊断效果进行可视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小波变换采用db3小波对所述预处理电路信号进行分解,提取预处理电路信号对应的CWT时频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残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还包括第一卷积层、第二卷积层、第三卷积层、第四卷积层和第五卷积层;
所述第一卷积层、第二卷积层、第三卷积层、第四卷积层、第五卷积层和输出层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卷积层的卷积核大小为7×7,卷积核的数量为64,步长为2,最大池化层大小为3×3,最大池化层的步长为2,所述第一卷积层的输出尺寸为112×112;
所述第二卷积层的输出矩阵为输出尺寸为56×56;
所述第三卷积层的输出矩阵为输出尺寸为28×28;
所述第四卷积层的输出矩阵为输出尺寸为14×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1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