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00687.2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2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勇;郭旭;唐毅;王家辉;亢静锐;郝鸿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68 | 分类号: | C04B35/468;C04B35/01;C04B35/622;H01G4/12;H01G4/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钛酸钡 氧化 镍叠层共烧 陶瓷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Nbsubgt;2/subgt;Osubgt;5/subgt;、BaCOsubgt;3/subgt;和TiOsubgt;2/subgt;经预烧制成铌掺杂的钛酸钡粉体;将NiO和Lisubgt;2/subgt;COsubgt;3/subgt;经预烧制成锂掺杂的氧化镍粉体;将两者均研磨,之后叠层成型,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冷等静压集成型,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先在1330‑1400℃下保温,之后降温至50‑500℃,得到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本发明利用掺杂改性、烧结匹配性和扩散作用共同作用提高陶瓷的介电性能,不但具有高的介电常数,而且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较好的频率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高的绝缘电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介质陶瓷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以半导体为基础的微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成为现代信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21世纪以来,巨介电常数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材料是指介电常数103的电介质材料。这种巨介电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制造相对体积小、容量大的电容器,而且作为机电换能器、热电换能器和光电换能器时,也具有较好的转换总能量密度,因而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
巨介电材料往往伴随着高的介电损耗(0.5)以及较强的温度、频率依赖性,尤其伴随着特别低的绝缘电阻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巨介电材料在微电子行业的潜在应用,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在电容器中应用较广。
多层陶瓷电容器在制备时,一般采用陶瓷介质和内置金属(Cu等)电极叠层共烧,而为了防止陶瓷介质的氧化失效,必须使用还原性气氛(N2、H2等)烧结,甚至为了与内置金属电极匹配,常常需要调整烧结工艺。目前,尽管在TiO2、BaTiO3、SrTiO3等材料中通过改性可以获取高介电常数,然而为了达到高的绝缘电阻率(DC 100V下109Ω·cm),往往需要还原性气氛协助,这会使工艺变得很复杂,进而降低了制备效率,增加了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掺杂改性、烧结匹配性和扩散作用共同作用提高陶瓷的介电性能,不但具有高的介电常数,而且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较好的频率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高的绝缘电阻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Nb2O5、BaCO3和TiO2按(0.0015-0.0025):1:(0.995-0.997)的摩尔比经预烧制成铌掺杂的钛酸钡粉体;
将NiO和Li2CO3按(0.97-1):(0-0.035)的摩尔比经预烧制成锂掺杂的氧化镍粉体;
S2,将铌掺杂的钛酸钡粉体和锂掺杂的氧化镍粉体均研磨,之后叠层成型,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冷等静压集成型,得到前驱体;
S3,将前驱体先在1330-1400℃下保温,之后降温至50-500℃,得到铌掺杂的钛酸钡/锂掺杂的氧化镍叠层共烧陶瓷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0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