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田高压旋风式超大颗粒肥深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8624.8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辛明金;朱仰昆;宋玉秋;王苑;崔红光;孔爱菊;邬立岩;刘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5/04 | 分类号: | A01C15/04;A01C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高压 旋风式 超大 颗粒 肥深施 装置 | ||
一种水田高压旋风式超大颗粒肥深施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肥料箱、排肥器、高压气流装置、旋风加速器和分水器,所述肥料箱、高压气流装置均设置机架上,肥料箱的出肥口处设置排肥器,在排肥器排肥口和分水器间设置旋风加速器,高压气流装置的高压输气管连接旋风加速器的进气口。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实现肥料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水源污染;采用的超大颗粒肥可以增长肥效持续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田高压旋风式超大颗粒肥深施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田稻作施肥以补充土壤供养不足,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目前,只有少量地区采用机器撒施,大部分地区因缺少必要机具需人工撒施,其作业量大,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且撒施肥料不均匀,肥料分布于整个田块而非根系附近,肥料利用率,肥料流失,造成环境污染,很难实现精准作业。还有部分地区采取一次性施肥,在整地插秧前或水稻插秧同步将水稻生育期所需的养分一次性施人,因其省工省时省事,可缓解劳动力不足,其施肥面积在逐年扩大,但该技术缺点是由于肥料颗粒小,肥效持续时间短,容易造成前期养分充足而后期营养不足,使肥料养分浪费。综上,现有的种施肥方式与现代精准农业生产不适应,且缺少必要机械装备,机械化水平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田高压旋风式超大颗粒肥深施装置,本申请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水源污染;采用的超大颗粒肥可以增长肥效持续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水田高压旋风式超大颗粒肥深施装置,包括机架、肥料箱、排肥器、高压气流装置、旋风加速器和分水器,所述肥料箱、高压气流装置均设置机架上,肥料箱的出肥口处设置排肥器,在排肥器排肥口和分水器间设置旋风加速器,高压气流装置的高压输气管连接旋风加速器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加速器包括落肥管、外筒、螺旋进气口I、螺旋进气口II、加速管、栅架式渐扩口及连接板,所述落肥管一端连接排肥口处的排肥器外壳,另一端伸入外筒,螺旋进气口I、螺旋进气口II对称设置在落肥管外周,一端分别连接高压气流装置的高压输气管I、高压输气管II,另一端置于外筒内,加速管连接在外筒下方,加速管底部连接栅架式渐扩口,通过连接板与分水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器的外筒下部为倒锥形结构,其锥角β=45°~65°。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螺旋进气口与外筒上端平面的夹角α=60°~80°。
进一步地,所述落肥管的内径c=肥料颗粒直径+(4~6cm)。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管内径为肥料颗粒直径+(2~4cm)。
进一步地,所述栅架式渐扩口是沿加速管圆周均匀设置多个栅条,形成锥台结构,栅条迎风面端口呈斜面,便于气流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排肥器包括排肥轮、排肥器外壳及清肥轮,排肥轮沿其外周均匀开有多个充肥穴,排肥器外壳连接在肥料箱出肥口,排肥轮置于出肥口的排肥器外壳内,与排肥器外壳构成半封闭结构,排肥器外壳底部连接导肥罩,通过导肥罩连接加速器的落肥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肥轮由肥料箱转入排肥器外壳侧的肥料箱底部设置有清肥轮,转动方向和排肥轮转动方向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在排肥器排肥口和分水器间设置旋风加速器,高压气流装置的高压输气管连接旋风加速器的进气口。排肥器的排肥轮与排肥器外壳构成半封闭结构,断开高压气体向上通道,保证气体向下运动的同时,确保排肥顺畅。高压气体对肥料颗粒产生很大的推送作用,肥料颗粒被加速获得高速,射入泥壤,以实现深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水源污染;采用的超大颗粒肥可以增长肥效持续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8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电池极粉的回收工艺
- 下一篇: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