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镜组件、红外补光方法及眼动跟踪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5084.8 | 申请日: | 202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9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秋;梁立伟;张强;王勃飞;陈晨航;杜与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弘智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3B15/03;G06V40/1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5 | 代理人: | 韩敏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组件 红外 方法 跟踪 系统 | ||
1.一种用于眼动跟踪的红外补光透镜组件,其设置于显示屏靠近人眼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所述透镜组件依次包括:
线性偏振片,与所述显示屏相贴合;
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性偏振片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第二透镜,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所述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用于反射和通过可见光的偏振光,并通过红外光;
红外补光灯发射红外光照射人眼,人眼反射的红外光先后经过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线性偏振片,再经过显示屏到达屏下红外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红外补光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偏振片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还设置有:
第一波片,所述第一波片为45°1/4波片,所述第一波片与所述线性偏振片相贴合;
显示屏发出的可见光的光线经所述线性偏振片生成P偏振光,所述P偏振光经所述第一波片生成圆偏振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红外补光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形成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透镜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形成有第二面,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
第二波片,与所述第二面相贴合,所述第二波片为45°1/4波片;
所述第一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面为平面,所述圆偏振光经所述第一面射入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圆偏振光通过所述第二波片时生成S偏振光或P偏振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红外补光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形成有第三面,所述第二透镜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形成有第四面,所述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三面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三面为平面,所述第四面为凸面,
当所述圆偏振光通过所述第二波片生成P偏振光时,所述P偏振光通过所述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和第二透镜,并抵达人眼;
当所述圆偏振光通过所述第二波片生成S偏振光时,所述S偏振光经所述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二波片并生成圆偏振光,所述圆偏振光经所述第一面反射后再次通过所述第二波片,并生成P偏振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红外补光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红外光先照射向人眼,经人眼反射后射进所述第二透镜,且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四面射入,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三面射出,再射入所述红外增透反射偏振片,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波片、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一波片、所述线性偏振片、所述显示屏,进而射入所述屏下红外摄像头,使所述屏下红外摄像头获得人眼的红外图像。
6.一种用于眼动跟踪的系统,用于拍摄人眼红外图像信息,并通过所述人眼红外图像信息进行眼动跟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红外补光透镜组件,所述系统还包括:
红外补光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射的红外光照射人眼,以提高人眼的红外光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正常显示单元,配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一部分显示区域;
屏下显示单元,配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另一部分显示区域;
屏下红外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屏下显示单元背离所述线性偏振片的一侧,并用于拍摄用户的人眼,以获得红外图像;
中控单元,分别与所述正常显示单元、屏下显示单元、红外补光灯、以及屏下红外摄像头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眼动跟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包括:
正常显示控制单元,与所述正常显示单元相连;
屏下显示控制单元,与所述屏下显示单元相连,并用于控制所述屏下显示单元显示或消失预设图像;
图像处理单元,与所述屏下红外摄像头相连,并用于处理屏下摄像头拍摄的红外图像;
眼动跟踪计算单元,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相连,并用于进行视线跟踪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弘智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弘智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50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