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及清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75339.4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霍志强;刘雪飞;周健廷;赵黎伟;李岩;张翠;翟福林;毛雄文;董宁;田杨;霍震;孙静;陈冠宇;安立超;孙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1 | 代理人: | 张宏 |
地址: | 030021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码头 沥青 输送 管道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及清管方法。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包括沥青低位槽和二次输送管道;沥青低位槽通过排料管与卸船主管道的前端相连接,沥青低位槽内设置有液下泵;二次输送管道的末端连接至沥青储罐,二次输送管道的前端连接液下泵;卸船主管道和二次输送管道均具有向沥青低位槽方向高度降低的2~5‰坡度。沥青低位槽内设置有加热内盘管。本发明充分利用管道与沥青低位槽之间的高低位差,采用自流的方式回收管道中的沥青,使得在非卸船时期能保持管道中无介质,不需要长期不间断供应伴热蒸汽等介质维持系统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沥青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及利用该清管进行操作的清管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属于高黏度易凝固有机液体,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本发明涉及沥青的凝固点为120℃左右。
沥青卸船时,通过金属软管将沥青货船和长距离输送管道(卸船主管道)相连接,将沥青输送至沥青储罐中。沥青卸船工作一个月内通常只有一到两次,但是与沥青卸船长距离输送管道配套的伴热系统必须二十四小时常开,全年无休,以保证管道系统的沥青处于流动状态,运行能耗非常高。在卸船工作结束后,金属软管内残留的沥青需要人工手动排入临时性的油桶中,并且需要二次倒运到沥青储罐。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沥青卸船长距离输送管道的伴热系统不允许关闭,处于长期供热状态,运行过程中的热能消耗非常高,加大了工厂的运行成本。
长期加热会导致沥青变质,影响产品的质量。
长期高温会有沥青在管道内结焦的可能,提高了维护成本。
卸船工作结束后,金属软管内残留的沥青需要人工手动排入临时性的油桶中,高温沥青的裸露操作,可能会带来烫伤事故的风险。
卸船工作结束后,排入油桶中的沥青,需要二次倒运到沥青储罐,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操作不当会带来泄漏的风险,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及清管方法,使得在非卸船时期能保持管道中无介质,不需要长期不间断供应伴热蒸汽等介质维持系统的温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包括沥青低位槽和二次输送管道;
所述沥青低位槽通过排料管与卸船主管道的前端相连接,沥青低位槽内设置有液下泵;二次输送管道的末端连接至沥青储罐,二次输送管道的前端连接液下泵;
卸船主管道和二次输送管道均具有向沥青低位槽方向高度降低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卸船主管道具有向沥青低位槽方向高度降低的2~5‰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输送管道具有向沥青低位槽方向高度降低的2~5‰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低位槽内设置有加热内盘管。
进一步地,所述卸船主管道和二次输送管道外侧均设置有伴热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储罐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方法,该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码头沥青输送管道清管系统,在沥青卸船工作结束后,关闭连接沥青货船和卸船主管道的金属软管的切断阀,打开排料管上的排料阀,利用卸船主管道的坡度,使卸船主管道内部的沥青倒流到沥青低位槽,从而使得卸船主管道中的沥青全部清空回收;卸船主管道内的沥青排净后,启动液下泵将沥青低位槽中的沥青通过二次输送管道输送到沥青储罐,沥青打空后停泵,再利用二次输送管道的坡度,使管道内的沥青倒流入沥青低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5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外墙施工用智能建筑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光模块点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