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8105.7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2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鲁明丽;李朝明;徐本连;谢浩杰;从金亮;施健;丑永新;蔡悦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嘉宁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轿厢内 乘客 意外 摔倒 自动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和系统,其中,该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梯轿厢内的监控视频,并根据监控视频获取预设时间内N帧监控视频对应的N张监控图像;通过骨架提取算法识别N张监控图像中乘客的骨架信息,并根据骨架信息对骨架线条进行标注,以获取N张骨架线条标注图像;对N张骨架线条标注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N张二值化图像;采用目标检测模型根据N张二值化图像判断乘客是否发生意外摔倒。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实现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能够实时准确进行检测,可靠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为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和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梯轿厢内的意外摔倒时间时常发生,由于电梯轿厢内环境的特殊性,一旦电梯轿厢内部发生意外摔倒,很难及时施救。因此,及时发现电梯轿厢内部的意外摔倒尤为重要,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为监测电梯轿厢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监测视频来判断电梯轿厢内部是否发生乘客意外摔倒,然而,采用人为监测方式不仅耗费人力资源,而且容易出现因疲劳或分神等因素而导致无法实时准确地监测的情况,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监控视频,并根据所述监控视频获取预设时间内N帧所述监控视频对应的N张监控图像;通过骨架提取算法识别N张所述监控图像中所述乘客的骨架信息,并根据所述骨架信息对骨架线条进行标注,以获取N张骨架线条标注图像;对N张所述骨架线条标注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N张二值化图像;采用目标检测模型根据N张所述二值化图像判断所述乘客是否发生意外摔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采用所述目标检测模型根据N张所述二值化图像判断所述乘客未发生意外摔倒后,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N张所述监控图像中所述乘客的骨架信息获取所述乘客的脖子坐标信息;根据所述脖子坐标信息计算对应的所述乘客的脖子的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速度判定对应的所述乘客是否发生意外摔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移动速度判断对应的所述乘客是否发生意外摔倒,包括:采用漂移检测算法检测所述移动速度是否发生漂移;如果检测所述移动速度发生漂移,则判定对应的所述乘客发生意外摔倒。
一种电梯轿厢内乘客意外摔倒的自动检测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监控视频,并根据所述监控视频获取预设时间内N帧所述监控视频对应的N张监控图像;第二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骨架提取算法识别N张所述监控图像中所述乘客的骨架信息,并根据所述骨架信息对骨架线条进行标注,以获取N张骨架线条标注图像;第三获取模块,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对N张所述骨架线条标注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N张二值化图像;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采用目标检测模型根据N张所述二值化图像判断所述乘客是否发生意外摔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在采用所述目标检测模型根据N张所述二值化图像判断所述乘客未发生意外摔倒后,还用于:根据N张所述监控图像中所述乘客的骨架信息获取所述乘客的脖子坐标信息;根据所述脖子坐标信息计算对应的所述乘客的脖子的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速度判定对应的所述乘客是否发生意外摔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漂移检测算法检测所述移动速度是否发生漂移;如果检测所述移动速度发生漂移,则判定对应的所述乘客发生意外摔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81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充电装置
- 下一篇:卵孢侧耳多糖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