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时监测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3764.1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献勇;许华;陈佳文;陈孝天;乔昌明;方延洪;魏港超;李茜;俞奇;刘瑞鸫;宋炳锋;夏高阳;向海霞;刘毅;胡红新;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G01B7/26;E02D13/0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余山 |
地址: | 44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监测 导管 插入 混凝土 深度 方法 | ||
1.实时监测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各个部件的安装:包括沿灌注桩导管(1)轴向设置缆线(2),缆线(2)与灌注桩导管(1)的外壁连接,沿缆线的轴线方向且在缆线(2)上间隔的设置若干电阻元件(23);
步骤2:进行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通过灌注桩导管(1)注入灌注桩内部,在提升灌注桩导管(1)的时候,线缆(2)上的电阻元件(23)从下至上分离或者电阻元件(23)从上至下连接;
步骤3:由电阻元件个数统计装置对所脱离的电阻元件的个数进行统计,由于各个电阻元件(23)在线缆(2)上设置的位置所知,就可知灌注桩导管(1)埋入混凝土的深度;
通过以上步骤对灌注桩导管(1)提升的速度以及插入混凝土的深度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缆线(2)通过卡扣(4)与灌注桩导管(1)连接,包括若干段缆线(2),缆线与缆线之间通过接口端连接,每段缆线(2)包括软管(14)、设置于软管(14)中的导线(17)、设置于软管(14)两端的接口端;
接口端分为分别与软管(14)两端连接的第一接口端(12)、第二接口端(13),第二接口端(13)包括与软管端部固定连接的内套筒(19)、与内套筒(19)可在轴向相对滑动的外套筒(20),外套筒(20)远离内套筒(19)的端部设有内螺纹(18);软管(14)通过第二接口端(13)上的内螺纹(18)与下一段软管的第一接口端(12)上的外螺纹(21)连接;
在内套筒(19)与外套筒(20)之间设有容纳腔,在容纳腔中设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可与内套筒(19)接触、另一端可与外套筒(20)接触,第二接口端(13)朝向或远离第一接口端(12)运动可使弹簧压缩或伸展;
在第二接口端(13)中设有第二接触滑片(16),在第一接口端(12)中设有第一接触滑片(22),第二接触滑片(16)、第一接触滑片(22)的一端分别与各自软管中的导线(17)连接,在第二接触滑片(16)和/或第一接触滑片(22)上设有电阻元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元件个数统计装置包括计算机,在弹簧(15)未受到压力时,第一接触滑片(22)、电阻元件(23)、第二接触滑片(16)与导线(17)形成串联电路并使该串联电路形成通路;在弹簧(15)压缩状态下,电阻元件(23)脱离串联电路并使该串联电路形成开路,电阻元件(23)脱离电路或接入电路时,电信号由计算机获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缆线(2)上软管(14)的外壁间隔设有若干拨片(3),在混凝土通过导管(1)进入到灌注桩内部,并不断抬升时,拨片(3)随之一起上升,并驱动缆线(2)上升,以使两段相邻的缆线在接口端接近,从而使得弹簧(15)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拨片包括第一拨片轴(24),卡钳(25),钢丝网(26),竖向挡片(27),横向挡片(28),第二拨片轴(29),拨片一端通过卡钳固定在缆线上,另一端为钢丝网,钢丝网只能在竖向挡片与横向挡片这之间范围内转动,当钢丝网不受外力时,钢丝网与第二拨片轴之间的弹簧回弹使得钢丝网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横向挡片截面为三角形设计;当钻孔灌注桩中的混凝土上升带动护壁泥浆上升时,由于钢丝网的孔径大于泥浆的粒径而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同时缆线相互连接的端口中设置有弹簧,泥浆上升的力道不足以带动套筒压缩,触发不了套筒中的电阻元件脱离电路,但是混凝土的上升可以触发该装置;同时在导管的上提过程中,如果拨片被拔离混凝土层而进入泥浆层,在套筒内弹簧的作用下,脱离电路的电阻元件将会接入电路,从而再次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知道导管拔出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37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集线器模型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控阻燃与机械性能聚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