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及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3251.2 | 申请日: | 202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8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程端前;张玉兰;严中红;李牧;蒲云川;吴洁;刘成豪;付琰;陈富霞;马骏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06Q30/0201;G06Q30/028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保险 定价 失控 概率 模型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保险定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及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基础数据集;所述基础数据集包括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步骤2:基于基础数据集,确定热失控风险因子;并基于相关性分析自热失控风险因子中选取得到关联风险因子;步骤3:构建堆叠模型作为热失控概率模型;步骤4:通过堆叠模型学习关联风险因子,并以第一模型组的输出结果作为第二模型组的输入,并取第二模型组的输出结果作为最终输出结果;所述最终输出结果为热失控概率值。本发明能够准确预测热失控风险概率,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差异化保险定价,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管理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险定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及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机动车辆保险即汽车保险(以下简称车险),构成了保险公司的非寿险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财产保险中的第一大险种。车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也是以机动车辆本身及其第三者责任等为保险标的一种运输工具保险。
其中,车险的保险定价,特别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定价是保险公司和相关用户的积重点关注项目。现有的许多车辆保险定价方案,大多是针对常规燃油车进行。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存在较大的结构设置差别,使得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与燃油车不同的定价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是电机、电池、电控“三电”系统,尤其是动力电池占了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40%左右,而电池存在衰减折旧情况,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余值评估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次年车险的定价;其次,新能源汽车故障大部分是电池导致,部分事故也与三电系统有关。从而,新能源汽车在承保与理赔等方面与传统燃油车不尽相同。
而保险公司往往缺乏对电池性能和引发电池自燃、爆炸等风险因子的识别及规范化的评估标准,以致于在新能源车辆保险定价中常常存在定价不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及建模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热失控风险概率,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差异化保险定价,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管理水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基础方案:
方案一
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基础数据集;所述基础数据集包括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
步骤2:基于基础数据集,确定热失控风险因子;并基于相关性分析自热失控风险因子中选取得到关联风险因子;
步骤3:构建堆叠模型作为热失控概率模型;所述堆叠模型包括并联式组合的第一模型组和与第一模型组串联的第二模型组;所述第一模型组包括并联的随机森林模型、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所述第二模型组包括xgboost模型;
步骤4:通过堆叠模型学习关联风险因子,并以第一模型组的输出结果作为第二模型组的输入,并取第二模型组的输出结果作为最终输出结果;所述最终输出结果为热失控概率值。
方案二
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采用如方案一所述的新能源车保险定价用热失控概率模型建模方法建模得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基于新能源车辆的基础运行数据,通过确定其中包含的热失控风险因子,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精确筛选出关联风险因子,构建堆叠模型对其进行学习,针对性地对热失控概率进行分析,实现车辆的热失控风险概率的预测。并且,通过在车险定价中引入热失控风险概率,有助于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差异化定价,提升保险行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管理水平,缓解新能源车险“定价难”的痛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3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