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加密、解密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47718.2 | 申请日: | 202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4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丁鹏勇;孙敏;刘玮;周莉;李玮祥;刘委婉;张歆;陈琳;刘虹;李莉;张琳;梁恩磊;汪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18/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加密 解密 模型 训练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加密、解密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明文文件以及与第一明文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密文文件,每个第一密文文件对应的加密算法各不同;整合多个第一密文文件,得到整合后的密文文件;从整合后的密文文件中随机选取密文数据,得到多个第二密文文件;以第一明文文件为模型的自变量,以多个第二密文文件为因变量,训练transformer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加密模型。本申请第一数据加密模型的训练样本是随机从多个第一密文文件中获取的第二密文文件,而各个第一密文文件是由不同的加密算法得到的,因此通过提高训练难度,使得第一数据加密模型可采用多个加密方法随机加密,提高了第一数据加密模型的加密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加密、解密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模式在不断发展,电子交易在经济活动中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在电子交易中产生的交易数据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对数据的安全保障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交易数据,往往对交易数据进行密码或二维码等多种方式的加密设置;现有的加密方式主要是串行加密模式,该加密模式是一环扣一环,如果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就不能实现加密;即使完成了加密,在解密过程中,只要一二三维码都一一破解了,那么该加密模式也被破解了;即使没有破解,只要破坏了加密模式中的一环,那么该加密模式也不能正常使用了。
因此,传统的加密模式并不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加密、解密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提高了数据加密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加密模型的训练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明文文件以及与第一明文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密文文件,每个第一密文文件对应的加密算法各不同;
整合多个第一密文文件,得到整合后的密文文件;
从整合后的密文文件中随机选取密文数据,得到多个第二密文文件;
以第一明文文件为模型的自变量,以多个第二密文文件为因变量,训练transformer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加密模型。
可选地,第一明文文件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文本文件、图像文件、音视频文件。
可选地,从整合后的密文文件中随机选取密文数据,得到多个第二密文文件,包括:
将整合后的密文文件拆分成多个第三密文文件;
分别从每个第三密文文件中随机选取位于相同位置处的密文数据;
分别对选取到的相同位置处的密文数据进行随机排列,得到多个第二密文文件。
可选地,以第一明文文件为模型的自变量,以多个第二密文文件为因变量,训练transformer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加密模型,包括:
将第一明文文件进行特征向量化,得到特征向量;
将特征向量依次经过transformer模型的多头自注意力、残差、归一化、全连接、残差和归一化的处理,得到注意力隐藏向量;
根据注意力隐藏向量,预测第一明文文件的预测密文;
根据预测密文和多个第二密文文件,确定transformer模型的损失函数;
在损失函数满足预设停止条件的情况下,得到第一数据加密模型;
在损失函数不满足预设停止条件的情况下,调整transformer模型的参数,并返回从整合后的密文文件中随机选取密文数据,得到多个第二密文文件,直至损失函数满足预设停止条件,得到第一数据加密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7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