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以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37052.2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叶琪超;王在华;丁历威;应光耀;章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许守金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控 回收 区域 运行 方法 以及 系统 | ||
1.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某区域供冷系统的启停数据以及管路数据;
第二步,通过预先构建的系统回收价值模型,对启停数据以及管路数据进行处理,判断某区域供冷系统是否具有余能回收价值;
当系统判断结果是具有回收价值时,执行第三步,当系统判断结果是不具有回收价值时,执行第一步;
第三步,利用预先构建的余能监控及判定模型,获取某区域供冷系统管路内的液体温度监控数据,并根据液体温度监控数据,判断管路内冷水是否具有可回收利用的价值;
当管路判断结果是具有回收价值时,执行第四步,当管路判断结果是不具有回收价值时,执行第一步;
第四步,根据预先构建的余能回收模型,对管路内低温冷水的能量进行计算,得到某区域供冷系统的低温余能数据;
第五步,利用预先构建的余能释放模型对低温余能数据进行处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余能释放,从而能实现余能监控回收的区域供冷运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中,启停数据以及管路数据至少包括平均日启停次数或/和平均启停间歇或/和供水母管直径或/和供冷距离或/和管路中流体体积或/和储能装置容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步中,系统回收价值模型判断某区域供冷系统是否具有余能回收价值的方法如下:
步骤21,根据启停数据以及管路数据,选择能用于判断余能回收价值的设计参数;
步骤22,根据余能价值特性,设置相应的参数阈值;
步骤23,根据参数阈值,构造判断条件;
步骤24,当区域供冷系统的设计参数符合判断条件时,则判定某区域供冷系统具备余能回收利用的价值;
当区域供冷系统的设计参数不符合判断条件时,则判定某区域供冷系统不具备余能回收利用的价值,从而完成某区域供冷系统是否具有余能回收价值的判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条件包括:
平均日启停次数≥a次
平均启停间歇≥b分钟
供水母管直径>c米
供冷距离>d米
管路中流体体积>储能装置容量的e%。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中,余能监控及判定模型判断管路内冷水是否具有可回收利用的价值的方法如下:
获取供冷目标的温度值,其为t℃;
再从若干温度传感器中获得若干管路段的液体温度;
若某温度传感器对应的流体温度小于A*t℃,则对应的管路段冷水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
统计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管路段数,计算存量低温冷水百分比,从而完成管路内冷水是否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判断;
存量低温冷水百分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管道段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监控回收余能的区域供冷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步中,余能释放模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余能释放的方法如下:
获取某区域供冷系统中的若干管路段存量水温度;
根据若干管路段存量水温度,计算管路平均温度;
当管路平均温度B*t℃时,进行余能释放,从而完成是否需要进行余能释放的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70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