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转向灯集成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25510.0 | 申请日: | 2023-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5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宇;周国栋;于东超;吕天宝;任甲鑫;李又祥;王效乐;汪余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34 | 分类号: | B60Q1/34;B60R16/023;H05B47/10;H05B47/18;H05B4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于凤洋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转向 集成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灯集成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多路输入端,所述多路输入端连接至少一路左转转向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以及至少一路右转转向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当接入的来自左右转控制模块的信号被接通时,控制器的对应的信号的左右转输入端同时接收脉冲信号,控制器复制输入信号,并输出控制指令至控制器的多路输出端;所述多路输出端包括两路输出端,分别控制左转转向灯信号以及右转转向灯信号。控制器可将各模块输出的转向灯信号电源做物理上的隔离,避免一个模块输出端输出的电源,冲击另一个模块的输出端,从而造成被冲击模块内部故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灯集成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近年来随着客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辆各种控制模块安装的种类越来越多,如功率输出模块、中控锁控制器等,各个模块均有转向灯输出功能时,目前现有的控制方法的状态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图1中的模块1的输出信号和模块2的输出信号不能并联之后接至转向灯,因为此种接法容易导致电源冲击模块的输出端,即一个模块输出端输出的电源冲击另一个模块的输出端,造成模块输出紊乱甚至导致模块内部故障,并且现有的方法中忽略了转向灯故障检测的直接可视化,造成维修的不及时,无法多个模块进行有效的集成控制。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转向灯集成控制方法及系统,集成多种转向信号输出至转向灯,其能够满足车辆需要安装多种模块,各个模块同时具有转向灯输出功能时,保护各个模块,避免模块发生故障。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转向灯集成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多路输入端,所述多路输入端分别连接至少一路左转转向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以及至少一路右转转向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当来自于至少一路左转转向灯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一路右转转向灯控制模块的脉冲信号被接通时,控制器相应的多路输入端接收脉冲信号并生成控制指令,输出控制指令至控制器的多路输出端;
所述多路输出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端,所述至少两路输出端接收控制指令来控制左转转向灯信号或右转转向灯信号的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CAN线包括CANH以及CANL两个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输入端分别连接组合开关左右转信号、遇险报警左右信号、中控锁左右转信号以及备用左右转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两路输出端控制左转转向灯以及右转转向灯的点亮,同时检测输出端负载变化,当负载变化时,判定转向灯短路或者断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还包括电源,所述常电电源受机械开关控制,GND接地,确保供电正常。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输入端包括四路左转输入端以及四路右转输入端,所述四路左转输入端以及四路右转输入端分别为第一左转信号端和第一右转信号端、第二左转信号端和第二右转信号端、第三左转信号端和第三右转信号端、第四左转信号端和第四右转信号端。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转向灯集成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分别在第一左转信号端和第一右转信号端接入遇险报警开关输出的左右转信号,当打开遇险报警开关信号时,第一左转信号端和第一右转信号端同时输入脉冲电源,当第一左转信号端和第一右转信号端同时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复制输入信号,在左右转向灯输出端输出,用作点亮转向灯。
进一步的,分别在第二左转信号端和第二右转信号端接入组合开关输出的左右转信号,当打开转向灯开关时,输入给对应端脉冲电源,然后在对应的转向灯输出端输出,点亮转向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5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