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22132.0 | 申请日: | 2023-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4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登成;韦喜忠;周斌;王磊;郑巢生;周伟新;唐登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H11/08 | 分类号: | B63H11/08;B63H11/103;B63H11/117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杨晓敏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双层 定子 推进器 | ||
1.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包括外导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管(3)内轴向方向的前部安装双层定子组件(2),外导管(3)内轴向方向的后部安装转子组件(1),来流从前至后流经外导管(3);所述转子组件(1)中包括有相对于外导管(3)转动的转子毂(13),转子毂(13)外壁面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安装有多个转子叶片(11),位于单个转子叶片(11)后方的转子毂(13)上均安装有消涡锥(12);所述外导管(3)外壁面的前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翼板(4),单个翼板(4)的转动轴向与外导管(3)横截面的切线相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管(3)上开设有与翼板(4)一一对应的容纳腔(31),翼板(4)贴合容纳于相应的容纳腔(31)中而与外导管(3)外壁面构成流线一致的外形,或者翼板(4)转动而与外导管(3)外壁面之间构成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4)两侧向外延伸有同轴的转轴(41),转轴(41)与容纳腔(31)壁面转动配装,在外部动力带动下,翼板(4)经由转轴(41)相对于容纳腔(31)、外导管(3)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4)的数量为10-30,单个翼板(4)的宽度(L)为转子组件(1)直径的2%-5%,单个翼板(4)的展长(H)为转子组件(1)直径的2%-10%;所述翼板(4)前端与外导管(3)前端部之间的距离与外导管(3)长度之间的比值为4%-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定子组件(2)包括有轴向中心处的定子毂(24),定子毂(24)外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围设有内导管(22),定子毂(24)与内导管(22)间隔之间沿着周向共同间隔安装有多个内层叶片(23),内导管(22)与外导管(3)之间沿着周向共同间隔安装有多个外层叶片(21);从内至外布设的定子毂(24)、内层叶片(23)、内导管(22)、外层叶片(21)和外导管(3)依次衔接构成相对固定的整体;所述外层叶片(21)的数量为内层叶片(23)数量的2-4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22)沿着轴向方向的长度长于外层叶片(21)的长度,内导管(22)沿着轴向方向的长度长于内层叶片(23)的长度;所述外导管(3)为前大后小的锥形管状结构,内导管(22)为前大后小的锥形管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单个外层叶片(21)在外导管(3)与内导管(22)之间呈螺旋形式布设,单个内层叶片(23)在内导管(22)与定子毂(24)之间呈螺旋形式布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单个转子叶片(11)根部呈螺旋结构衔接于转子毂(13)上,消涡锥(12)位于相应转子叶片(11)螺旋结构的延长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涡锥(12)为类四面体结构,包括位于转子毂(13)外壁面上的三个内顶点(B、C、D),以及位于转子毂(13)外壁面之外的外顶点(E),一个内顶点(B)位于转子叶片(11)螺旋结构的延长线上,另两个内顶点分列于后方螺旋结构延长线的两侧;由三个内顶点两两结合,分别与外顶点(E)共同构成消涡锥(12)的三个侧面,单个侧面与转子毂(13)外壁面之间构成锐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翼板双层定子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三个内顶点之间构成朝后的夹角(α),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10°-60°;位于夹角(α)两侧的消涡锥(12)的两个侧面为曲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21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