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油设备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20064.4 | 申请日: | 2023-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召波;付云枫;付国燕;姚亮;陈宋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24;C02F1/28;C02F1/00;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胡炳旭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方法 | ||
1.一种除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适于储存含油和固体颗粒的有机废水;
微纳米气泡气浮除油装置和第一关断阀,所述储液箱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关断阀和所述微纳米气泡气浮除油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微纳米气泡气浮除油装置适于除去所述有机废水中的浮油和分散油;
过滤器和第二关断阀,所述微纳米气泡气浮除油装置的出口和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储液箱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关断阀和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过滤器适于过滤所述有机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
高分子树脂除油装置,所述过滤器的出口和所述高分子树脂除油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高分子树脂除油装置适于除去所述有机废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所述高分子树脂除油装置具有适于排出处理后的有机废水的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树脂除油装置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竖向布置并具有两端封闭的容置腔,所述筒体的顶壁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的第一气孔,所述筒体的底壁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构成所述高分子树脂除油装置的进口;
滤柱,所述滤柱由高分子树脂制成,所述滤柱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筒体的底壁间隔开,所述滤柱的周面和所述筒体的内周壁贴合;
锥形罩,所述锥形罩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滤柱的上方,所述锥形罩的轴向与所述筒体的轴向一致,所述锥形罩的外边沿和所述筒体的内周壁抵接;和
立管,所述立管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在竖向上延伸,所述立管的底端和所述锥形罩的尖端相连以便于连通所述锥形罩形成的锥形腔,所述立管的顶端构成出液口,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筒体并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锥形罩的上方和所述出液口的下方,所述筒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的排油口,所述排油口位于出液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筒体的周壁并邻近所述锥形罩,所述除油设备还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和所述排水口相连,所述第一管道的顶端和所述排油口高度平齐;
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具有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和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一流道口和所述第一管道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流道口和所述第一管道的顶端相连;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包括在横向上延伸的第一管段和在竖向上延伸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段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管段或所述第二管段安装有第一阀门;和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上方,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构成适于通入外界空气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三管道安装有第二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设备还包括:
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周壁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一端构成有机废水入口,所述第三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五管道并位于所述有机废水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二端构成冲洗液入口,所述第四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五管道并位于所述冲洗液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第六管道,所述筒体的周壁设有位于所述滤柱上方和所述锥形罩下方的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管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六管道的第二端构成冲洗液出口;和
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安装于所述第六管道并适于控制所述第六管道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用于构成所述容置腔的壁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将所述筒体用于构成所述容置腔的壁分隔成邻近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壁和背离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夹层和外界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二壁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夹层和外界的第五接口,所述第四接口和所述第五接口中的一者适于通入恒温水,另一者适于排出恒温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00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线风冷辊道用线卷冷却装置
- 下一篇:无粘性土休止角的测定方法及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