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系统的生态堤防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09389.2 | 申请日: | 2023-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1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祝;曾健英;黄富杰;匡文迪;谢晓莹;邱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G06F17/10;G08B21/1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92 | 代理人: | 刘中航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智能 监测 系统 生态 堤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系统的生态堤防,在堤身的一侧外部设有生态型护岸,生态堤防包括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设置在生态型护岸上,并对护岸的状态进行监测和预警;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模块、采样模块、交互模块、调整模块,采样模块采集生态型护岸的数据,调整模块用于的对堤身的通气量进行控制,监测模块根据采样模块的采样数据对生态型护岸的进行评估和监测,交互模块将监测模块的评估和监测结果向管理者进行交互,以提示管理者当前堤身的状态。本发明通过调整单元和真空发生单元相互配合,使得储水堤心两侧的水分平衡,提升生态堤岸之间生态的平衡,同时兼具蓄洪和滞洪补枯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堤、坝或类似工程的泄水道或其他构筑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系统的生态堤防。
背景技术
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堤防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此外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堤防的建设,一般都与河道整治密切结合。
如CN105756014B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及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同时,由于混凝土堤防不能蓄水,割断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洪水在护岸内也不能正常蓄积,造成洪水位和枯水位相差很大,不但影响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而且给河道景观美化带来很大困难,无法实现堤坝两侧的水位得到补充。
另一种典型的如CN105780723B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蓄洪式生态堤防,人类对城市河流流量调节和河道传统护岸形成河流结构上间断和阻隔,改变了河道和河岸之间的水分和物质交换,河岸被硬化后,原始河岸表面被封闭,使河道与河岸隔离,土壤和水体的关系隔裂开来,导致了堤坝两侧的水体之间无法实现补枯和水位相差很大,使得堤坝两侧的水位无法得到补充,引起水回流隔绝。
同时,现有河道生态护坡包括植物型护坡、木材护坡及石材护坡等,常用护坡为草皮护坡、堆石护坡和钢丝笼护坡等,上述河道护坡目的多为加固河堤,同时满足生态、美观等要求,但无防渗功能,稳定性较低。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无法实现生态平衡、智能程度低、河体中的微生物和河岸无法交换、堤防无法实现蓄洪和滞洪补枯、无法主动监测和预警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系统的生态堤防。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系统的生态堤防,在堤身的一侧外部设有生态型护岸,所述生态堤防包括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设置在所述生态型护岸上,并对护岸的状态进行监测和预警;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模块、采样模块、交互模块、调整模块,所述采样模块采集所述生态型护岸的数据,所述调整模块用于的对堤身的通气量进行控制,所述监测模块根据所述采样模块的采样数据对所述生态型护岸进行评估和监测,所述交互模块将所述监测模块的评估和监测结果向管理者进行交互,以提示管理者当前堤身的状态;
其中,在堤身的内部设有搭设桁架结构的中空的储水堤心、以及与所述储水堤心相连接的第一渗透层和第二渗透层,且所述第二渗透层与设置在堤身两侧外部的生态型护岸连通,所述第一渗透层与堤坝的水道连通,在储水堤心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气阀通道,且所述调整模块设置在所述气阀通道上,以在所述储水堤心中形成真空环境。
可选的,所述调整模块包括调整单元和真空发生单元,所述真空发生单元用于对所述储水堤心中的空气进行抽出,以在所述储水堤心中形成真空环境,所述调整单元用于对所述气阀通道进行通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93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