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99532.4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3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韩景亮;李国新;金骁;郑兴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静之源噪声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果智唯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518 | 代理人: | 戚海东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西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曳引机 用减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振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顶板和底板,顶板与底板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减振单元,底板侧部设置有限位板,顶板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顶板向减振单元施加剪切应力的抗剪切组件;抗剪切组件包括:传动件,其定位在顶板上并跟随顶板动作;限位套,其活动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以及,弹性限位件,其设置在限位套与限位板之间;其中,传动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限位套内,限位套与底板之间具有用于防止两者发生刚性碰撞的间距。应用本发明能够在电梯曳引机运行时限制顶板沿非竖直方向移动,进而防止顶板对弹性限位件施加横向剪切应力,使减振装置保持良好的减振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其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电梯曳引机一般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电梯曳引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振动会通过安装工位向建筑墙壁传导,并传递到住户建筑处形成会严重影响住户睡眠和健康的噪声。因此,相关技术中一般会在电梯曳引机与安装工位之间加装减振装置来吸收振动能量,防止振动向住户建筑传导。相关技术中的减振装置一般包括顶板和底板,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减振单元,减振单元一般为由橡胶制成的减振垫。理想状态下,电梯曳引机仅发生沿竖直方向的振动,通过减振垫吸收振动能量即可。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梯曳引机的负载端对电梯曳引机的作用力方向并非保持不变,例如电梯的启停过程会导致作用力方向变化,轿厢内人员站位的随机性也会导致每次人员上下电梯导致作用力方向变化。上述结果就是使得电梯曳引机会对减振器产生非竖直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会导致减振器的顶板产生非竖直方向的移位。顶板的上述移位会对减振单元施加横向剪切应力,该横向剪切应力容易破坏减振单元的内部结构,影响减振性能甚至造成减振单元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振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减振装置内的顶板会对减振单元施加剪切应力从而降低减振单元的减振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振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减振单元,所述底板侧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顶板向减振单元施加剪切应力的抗剪切组件;所述抗剪切组件包括:传动件,其定位在顶板上并跟随顶板动作;限位套,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以及,弹性限位件,其设置在所述限位套与所述限位板之间;其中,所述传动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限位套与底板之间具有用于防止两者发生刚性碰撞的间距。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抗剪切组件,利用抗剪切组件限制顶板向减振单元施加剪切应力,当电梯曳引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晃动时带动顶板动作,而传动件会跟随顶板动作。传动件沿水平方向的动作会直接对限位套具有作用力,而由于限位套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就会对限位套施加反向的作用力,从而限制传动件沿水平方向的动作幅度,进而能够限制顶板和电梯曳引机沿水平方向的动作幅度。这样就能够限制顶板对减振单元施加较大的剪切应力,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剪切应力对减振单元的减振性能的影响,保证减振装置整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一端设置在限位板上,所述弹性限位件的另一端设置在限位套上,所述限位套通过弹性限位件的施力作用而与底板之间形成所述间距。限位套通过弹性限位件而与底板之间形成上述的间距,防止限位套在电梯曳引机运行时因振动而与底板发生刚性碰撞,避免影响减振效果。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为轴体,所述限位件为轴套或直线轴承。这样一方面能够防止轴体与轴套之间因缝隙过大引起刚性碰撞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地降低轴体和轴套之间沿竖直方向的作用力(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静之源噪声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静之源噪声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9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训练样本集的生成方法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提高牢固的衬衫袖衩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