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98313.4 | 申请日: | 2023-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3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简铁柱;王奇;王海;邢龙;赵明亮;李帅;申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B21/06;B63B21/16;B63B21/20;B63B35/00;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漂船绑靠 作业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漂船(1),清漂船(1)上设置有用于转运漂浮物的横移皮带机(2);所述清漂船(1)的船艏一侧设置有第一系缆绞盘(12),位于第一系缆绞盘(12)同侧的船尾一侧设置有第二系缆绞盘(6),在船尾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系缆绞盘(3);
还包括转漂船(7),转漂船(7)的船艏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系缆桩(9)和第二系缆桩(10),转漂船(7)的尾部并与第一系缆桩(9)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三系缆桩(5);
所述第一系缆绞盘(12)与第二系缆桩(10)之间通过艏缆(11)相连;
所述第二系缆绞盘(6)与第一系缆桩(9)之间通过腰缆(8)相连;
所述第三系缆绞盘(3)与第三系缆桩(5)之间通过尾缆(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艏缆(11)自清漂船(1)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缆(4)自清漂船(1)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取值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B的取值为45°。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漂船(1)和转漂船(7)的连接作业:
当转漂船(7)驶近清漂船(1)后,清漂船(1)依次带上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各缆绳带上绞盘;
艏缆(11)自清漂船(1)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出向转漂船(7)船艏外弦侧第二系缆桩(10);
腰缆(8)自清漂船(1)船尾出向转漂船(7)船艏内舷侧第一系缆桩(9);
尾缆(4)自清漂船(1)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出向转漂船(7)船尾内舷侧第三系缆桩(5);应随时观察清漂船(1)与转漂船(7)间各缆绳受力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驾驶台;
步骤二,清漂船(1)上漂浮物转运作业:
收绞清漂船(1)的腰缆(8),直至清漂船(1)上横移皮带机(2)的横移皮带中心线(13)对准转漂船(7)船舱尾部装载区域后,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收紧,使两船紧密相靠,采取自后向前的方式装载漂浮物;
步骤三,转漂船(7)的移位作业:
当转漂船(7)上第一堆漂浮物装载足量时,清漂船(1)应停止打捞并收回横移皮带机(2),启动第二系缆绞盘(6)收紧腰缆(8)使转漂船(7)后移,直至转运装置对准转漂船(7)船舱已装载漂浮物前方的临近空档处,收紧各条缆绳,固定在缆桩上,伸出横移皮带机(2),继续装载;装载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转漂船(7)浮态,防止重心偏移;
步骤四,转漂船(7)的满载作业:
待转漂船(7)满载后,清漂船(1)收回所有清漂装置,并退出作业区域至宽阔平缓水域,稳定船位;
步骤五,转漂船(7)的解绑作业:
清漂船(1)解除尾缆(4)并在水面以上将尾缆(4)收回,不得将尾缆(4)缆绳头抛入水中;尾缆(4)安全收回后,清漂船(1)解开并收回艏缆(11)和腰缆(8),转漂船(7)和清漂船(1)分离,绑靠作业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清漂船(1)的船艏、船尾各出一根缆绳分别系于两船的缆桩上,收紧系牢,做为保险缆,辅助操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83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