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异地同场景直播连线的镜头移动拍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96127.7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2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姚仕元;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695 | 分类号: | H04N23/695;H04N23/90;H04N5/04;H04N5/265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黎飞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异地 场景 直播 连线 镜头 移动 拍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异地同场景直播连线的镜头移动拍摄方法,两地同背景融合直播过程中将两地镜头进行同步移动拍摄,使两地屏幕呈现的背景画面均随着拍摄角度变换而变换,以保证两地人与背景的匹配位姿关系,然后将两地拍摄到的画面进行拼接合成后再播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异地同场景实时连线中难以实现同步运镜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异地同场景直播连线的镜头移动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异地同场景连线指在直播过程中本地人员和异地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在同一背景下的连线互动,常见于演播室、新闻直播间、演唱会等场景。目前的异地同场景连线有两种方式,一种主要通过绿幕的形式将异地人员从拍摄到的画面中抠出然后再与本地视频进行合成,该方法成熟度较高,但这种方法存在两个弊端:1、由于抠像抠出的是二维画面,拼接过程中只能以单一视角进行播出,无法进行镜头变换,否则融合效果大幅下降,用户沉浸感明显降低;2、通过抠像的方式进行异地同场景融合,由于无法对异地抠出的图像与本地背景场景进行坐标系映射变换,所以植入后有较为明显的违和感;另一种方式是通过Cube屏或多折屏来进行异地同场景连线,由于该方法的背景是通过建模得到的,可以通过拍摄方向计算拍摄到的人和场景之间的物理空间关系,并更改背景屏幕呈现的画面,因此不存在绿幕抠像中人物与背景之间明显的违和感,但由于该方式下数据量较大,如果进行镜头移动拍摄,异地数据传输回本地后再进行拼接,存在较大延时,难以进行同步,因此,目前该方式下只能进行定机位拍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异地同场景直播连线的镜头移动拍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异地同场景实时连线中难以实现同步运镜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异地同场景直播连线的镜头移动拍摄方法,两地同背景融合直播过程中将两地镜头进行同步移动拍摄,使两地屏幕呈现的背景画面均随着拍摄角度变换而变换,以保证两地人与背景的匹配位姿关系,然后将两地拍摄到的画面进行拼接合成后再播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S1,虚拟场景建模:P地进行虚拟场景建模,完成背景制作,对P地的折幕屏进行分区域处理,区域包括A区域、B区域;其中,A区域代表本地场景呈现画面部分,B区域为待融合部分,折幕屏至少包括三面,A区域位于其中一面,B区域覆盖除A区域所在面之外的两面;
S2,相机部署:确定P地拍摄机位,确定摄像机的相机参数,根据相机拍摄方位将背景建模的可呈现部分按照A区域和B区域进行切割;在Q地部署与B区域大小一致的折屏,接收B区域背景数据和P地的相机参数,以同样的相机参数进行Q地的相机部署;
S3,拍摄投射:P地摄像机开始进行拍摄,获得待处理视频流,将当前拍摄角度下的B区域背景数据b发送Q地,并将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投射至Q地的折屏上;
S4,拼接合成:Q地摄像机进行拍摄,获得补充画面N,将Q地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N传送回P地拼接合成服务器进行合成输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相机参数包括相机内外参数数据α、相机物理空间位置信息β、相机滑轨物理地址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3中,视频流由多张待拼接基础画面M组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基础画面M包括拍摄到的全部或局部P地折幕屏中的A区域、折幕屏内的人员i、待替换区域B。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对比基础画面M的时码t,将B区域背景数据bt、P地的t时刻的物理空间位置信息βt发送至Q地,并将接收到的背景数据bt投射至Q地的折幕屏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61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