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侧面液冷电池包及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7504.0 | 申请日: | 202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6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恒喜;党奎;卢卿;刘振雨;陈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5;H01M10/6568;H01M50/16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廖思洁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侧面 电池 电动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侧面液冷电池包,包括箱体,其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腔;多个液冷板,其沿第一方向间隔平行布置在容置腔内并将容置腔依次分隔成多个安装腔;该液冷板的内部开设有可供冷却液流通的第一流道;多个电池模组,其分别设置在多个安装腔内;该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与靠近其的相邻两电池模组相对的两侧面相接触导热;其中,多个液冷板与箱体一体成型。由此,通过将液冷板与箱体集成,在满足实现对电池模组侧面冷却的同时,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系统空间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结构稳定性,减少了零部件,系统复杂度降低,可靠性提升。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侧面液冷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跟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工作状况。
电池在工作时其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以提供电能,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上升,而电池温度又会直接影响其安全性、充放电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为了保证电池能够在最佳工作温度下工作,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目前,对于动力电池主要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常见的冷却方式是将液冷板设置在动力电池的顶部、底部或侧部并与其相接触,通过液冷板内部冷却液的流动与其进行热交换,从而在高温工况下带走动力电池的热量,保证动力电池工作在最佳工作温度,进而降低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但是,上述液冷方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顶部液冷和底部液冷只对电芯顶部和底部起到部分液冷效果,难以对电芯中部进行液冷,从而导致电芯中部位置温度过高,进而容易发生热失控;
二、若采用蛇形液冷板对动力电池的侧部进行液冷,由于液冷板与箱体是分开的,液冷板需要单独布置,并通过端板进行限位,相比于顶部和底部液冷而言,其液冷数量较多,成本增加;其次,采用蛇形液冷板需要加大电芯间距来安装,两端的集流体也会占用大量空间,导致电池包模组的设计空间紧张;最后,采用蛇形液冷板使得液冷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侧面液冷电池包及电动汽车,通过将液冷板与箱体集成,在满足实现对电池模组侧面冷却的同时,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增加了系统结构稳定性,减少了零部件,系统复杂度降低,可靠性提升。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式侧面液冷电池包,包括:
箱体,其内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腔;
多个液冷板,其沿第一方向间隔平行布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将所述容置腔依次分隔成多个安装腔;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开设有可供冷却液流通的第一流道;
多个电池模组,其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与靠近其的相邻两所述电池模组相对的两侧面相接触导热;
其中,多个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箱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环设在所述底板边沿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所述侧板的内部开设有可供冷却液流通的第二流道,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前后间隔平行布置的两第一侧板以及沿第二方向左右间隔平行布置的两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
多个所述液冷板均与两所述第一侧板相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靠近其的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面相接触导热;
多个所述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均与一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7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