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净型环烷基铜冷轧乳化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5664.1 | 申请日: | 202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4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梅;孙建林;姜鹏飞;苏道昕;徐林勋;李世森;高志斌;刘伟康;刘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4;C10N30/18;C10N30/06;C10N30/12;C10N40/24 |
代理公司: | 山东祺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61 | 代理人: | 王增娣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净 环烷 冷轧 乳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净型环烷基铜冷轧乳化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清净型环烷基铜冷轧乳化油,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乳化剂4%~6%,摩擦改进剂2%~5%,金属减活剂3%~5%,极压抗磨剂2%~4%,抗氧剂0~1%,杀菌剂0~1%,基础油余量。所述基础油为40℃运动粘度为40~50mmsupgt;2/supgt;/s的加氢处理环烷基油。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石蜡基铜冷轧乳化油,具有倾点低、稳定性强、清洁度高、退火清净性好、减摩能力强、防铜带变色的优点,适用于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冷轧过程的工艺润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净型环烷基铜冷轧乳化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冷轧加工过程中,在剧烈金属变形下,伴随着大量摩擦磨损、变形热与摩擦热的产生,必须兼顾润滑与冷却,因此需要使用乳化液进行冷轧工艺润滑,以达到降低轧制功耗、提高轧后板带表面质量、降低温度、保护轧辊等目的。
目前铜冷轧乳化油主要以石蜡基矿物油作为基础油,有时复配部分植物油或合成酯,存在倾点高、退火清净性不佳的问题。相比于石蜡基油,环烷基油具有含蜡少、密度大、溶解性强、蒸发损失大、粘度指数低、摩擦系数高的特点。作为铜冷轧乳化液基础油,相比于传统的石蜡基油,环烷基油具有以下优势:由于含蜡少,环烷基油具有较低的倾点,有利于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或地区进行储存和使用;由于密度大,环烷基油密度与水更接近,有利于乳化油在稀释为乳化液后不易分层,具有更好的分散稳定性;冷轧生产中,经常出现如液压油、油膜轴承油等杂油漏入乳化液系统的情况,环烷基油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提高乳化液的耐杂油能力,减小杂油对轧后铜带清洁性的影响;由于环烷基油蒸发损失大,轧制完成后残留在表面的油液可以在退火过程中充分挥发、分解,有利于提高退火清净性。
在设备润滑用油的应用场景中,润滑状态多处于弹流体润滑,由于环烷基油黏度指数较低,随设备运行温度升高,环烷基油黏度降低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冷轧润滑多处于极压润滑与流体润滑的混合润滑状态,乳化油稀释为乳化液作为润滑介质,水相可以提供良好的冷却能力,可使油液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不会发生类似问题。相比于其他常见有色金属,铜冷轧过程变形抗力更大;相比于黑色金属,铜冷轧对于清洁性与轧后板带的表面质量要求更高。由于环烷基油摩擦系数高于石蜡基油,因此传统的铜冷轧工艺润滑常使用石蜡基油作为基础油,有时复配部分植物油或合成酯进一步改善润滑效果。然而基础油仅提供了最基础的润滑作用,可以通过对功能性添加剂的设计来弥补环烷基基础油的不足,同时让产品拥有倾点高、分散稳定性好、退火清净性好等诸多优点。
综上所述,环烷基油应用于铜冷轧润滑中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环烷基油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变压器油、冷冻机油、橡胶油领域,而在铜冷轧乳化油中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铜冷轧乳化油产品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倾点低、退火清净性好、减摩能力强、防铜带变色的铜冷轧乳化油,同时提供一种该乳化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作为本发明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清净型环烷基铜冷轧乳化油,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乳化剂4%~6%,摩擦改进剂2%~5%,金属减活剂3%~5%,极压抗磨剂2%~4%,抗氧剂0~1%,杀菌剂0~1%,基础油余量。
所述基础油为40℃运动粘度为40~50mm2/s的加氢处理环烷基油。
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其中脂肪醇基团为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的,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在9~12范围内。
更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度不同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配,且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环氧乙烷聚合度在3~9范围内。
所述摩擦改进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其脂肪醇基团为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5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开机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石墨包覆的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