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84455.5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5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陈如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丰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F16K1/226;F16K1/50;F16K27/02;B63J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高煊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热 止回阀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包括止回板机构,止回板机构位于止回阀主体内,止回板机构上套设密封胶圈一,止回板机构一侧设置旋接轴一,旋接轴一一端开设内六角槽,旋接轴一旋接限位板,止回板机构另一侧设置具有翻折功能的限位机构,拉动止回板,止回板带动承接轴,承接轴端部将挤压两组限位槽的内壁,使两组V型弹片产生形变,直至承接轴错开限位槽,从而解除对承接轴的限位,止回板连同承接轴脱离整组止回板机构,从而不仅便于工作人员对止回板机构的清理,同时使避免无法清理到的死角,使止回板机构被清理更加干净,其次止回板机构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工作人员对止回板机构的装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非绝热止回阀是船舶通风系统中用到的通风产品,冲压成型,标准化和模具化生产,尺寸精确,外观精美,风阻极小,密封效果优良,采用缝焊工艺,密封性能好,不破坏锌层,焊缝整齐细致美观,密封胶圈卷边固定,安装时不滑动,不脱落,胶圈密封效果好,胶圈寿命长,现有的非绝热止回阀包括阀体,阀体内旋接止回板体,在通风时,流动的空气经过阀体会直接冲击止回板体,止回板体将会翻转,使阀体内部打开,从而使室内空气排出去,停止通风时,止回板体在重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回落,从而将阀体内部关闭,防止室外空气倒灌到室内。
止回板体回落时与阀体内部密封胶圈贴合,从而提高了止回板体与阀体内部之间的密封性,实际过程中,由于通风时,空气中夹杂有油烟等油性气体,油烟容易粘附在止回板体上,止回板体回落时,使油烟粘附在密封胶圈上,长期下来,使止回板体与密封胶圈上积累的油垢较多,从而使止回板体与密封胶圈之间粘性较大,因此在通风时,阻碍了止回板体翻转,所以阀体内部的止回板体与密封胶圈需要定期清理,由于止回板体与密封胶圈安装在阀体内部,清理时,不仅需要拆掉整个非绝热止回阀,同时位于内部的止回板体与密封胶圈的死角较多,清理起来比较麻烦,因此影响对止回板体与密封胶圈清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绝热止回阀用的密封结构,包括止回板机构,止回板机构位于止回阀主体内,止回板机构上套设密封胶圈一,止回板机构一侧设置旋接轴一,旋接轴一一端开设内六角槽,旋接轴一旋接限位板,止回板机构另一侧设置具有翻折功能的限位机构。
限位机构包括承接板,承接板上开设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旋转限位组件,旋转限位组件上对称设置两组导柱,导柱上套设弹簧,两组导柱一端均连接横板,横板中部设置螺栓,螺栓一端套设橡胶套。
优选的,旋转限位组件包括齿盘一,齿盘一两侧对称固定连接两组导向板,导向板上开设导向孔,齿盘一上等角度设置四组齿牙一,齿盘一一侧设置齿盘二,齿盘二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旋接轴二,齿盘二上等角度设置四组齿牙二。
优选的,止回板机构包括框架组件,框架组件上设置止回板,止回板上旋接承接轴,止回板一侧设置边框,边框上粘附密封垫。
优选的,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上开设通风孔,通风孔内两侧对称设置两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两组V型弹片,V型弹片一端设置弧形槽。
优选的,止回阀主体包括阀体,阀体两端对称套设两组密封胶圈二,阀体内一侧开设插孔,阀体内另一侧开设插槽,插槽内开设定位孔,插孔插接承接板,插槽插接限位板,定位孔插接旋接轴一。
优选的,导柱固定在矩形槽内,并且导柱滑动连接导向孔,横板中部开设螺纹孔,螺纹孔螺接螺栓,橡胶套紧贴齿盘一背侧,密封胶圈一套设在框架主体上,承接板与限位板均紧贴密封胶圈一。
优选的,齿盘一连同导向板位于矩形槽内,并且齿盘一连同导向板滑动连接矩形槽,四组齿牙一与四组齿牙二之间相互咬合,旋接轴二旋接承接板,旋接轴二与旋接轴一均固定连接框架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丰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丰源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4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